國際佛光會台化第二分會會長李燕琴與先生李兆民攜手做義工,無論是佛光緣美術館布置展覽,或是台化二會的會務都是蒸蒸日上。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六月三日主題「人生目標」,彰化福山寺二百五十位信徒搭乘五輛遊覽車,前往藏經樓法寶堂聆聽法義。國際佛光會台化第二分會會長李燕琴與先生李兆民攜手帶車回山,一起專注聆聽講座。
李燕琴表示,這一路走來,有許多事都不在原來的人生規畫裡,隨著因緣的變化,學習著坦然接受,並從中汲取生命能量。誠如滿醍法師所說:「目標不是終點,人生的目標,要從自己做起。」
她回想近幾年,每一個階段的變化,不管是承擔佛光緣美術館的布置組工作,或者是擔任台化二會的會長,她都全力以赴,把義工的工作當成學習的目標。學習做好現在的事,珍惜當下的因緣。接觸佛光山後,她更敬佩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讓她能在生活中學習佛法,更從服務中去體證佛法。
她娓娓道來,「我學佛的因緣,必須感謝我的大哥。某一天早上,癌末的大哥打電話向我交代後事,並且要我幫他處理。當時電話另一端的我,難忍悲傷,哭得唏哩嘩啦。自一九九○年父親走後,大哥一直都很照顧我,大哥於我如父如兄,我也因此一直無法走出難捨的悲痛。」
有一天,失聯三十幾年舊日同事許永祥到她家造訪,雖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當時,她悲傷的心情尚未好轉,佛光人許永祥關心詢問,耐心傾聽她的遭遇。在言談中,得知許永祥是福山寺台化第二分會督導,於是李燕琴受邀加入佛光會。隔年,大哥病危走了,許督導帶了三十多位佛光人為她的大哥助念結緣,第一次讓她感受到佛光人的慈悲與溫馨。
二○一一年,她帶女兒去福山寺大殿禮佛,並參觀美術館,因為對一件作品的觀點與導覽師姐相異,美術館義工請李燕琴留下連絡資料,待詢問作者澄清觀點後,會再跟她聯絡。當時她邊填寫資料邊想著:美術館有可能再聯絡嗎?過了半個月,她早已忘了這件事,美術館導覽義工林薰鳳打電話跟她解說作品,當下還邀請她加入美術館義工行列,這是她第二次,真實感受到佛光人的信守承諾。
李燕琴自二○一三年開始承擔分會財務,更進一步了解佛光會的會務運作,她盡心做好本分。直到去年十月,當時分會幹部希望她或先生李兆民,其中一人承擔會長,原本最反對的先生,居然把她推出來承擔會長,他們夫妻就這樣「一人當選,兩人服務」。
李燕琴與李兆民同心攜手做義工,無論是美術館布置展覽,或是台化二會的會務都蒸蒸日上。李燕琴重複細數著她的人生目標,更在佛前發願,願將人間佛教的歡樂種子傳播,讓人間的清淨蓮花處處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