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在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生物學家認為,組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微型發電機。細胞膜內外帶有相反的電荷,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膜內外的鉀、鈉離子的不均勻分布,是產生細胞生物電的基礎。但是,生物電的電壓很低、電流很弱,要用精密儀器才能測量到。
人體任何一個細微的活動都與生物電相關。外界的刺激、心臟跳動、肌肉收縮、眼睛開閉、大腦思維等,都伴隨著生物電的產生和變化。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後,感覺器官就會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大腦,大腦便根據興奮傳來的信息做出反應,發出指令,然後傳出。
神經將大腦的指令傳給相關的效應器官,它會根據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這一過程傳遞的信息--興奮,就是生物電。
心臟跳動時會產生一至二毫伏的電壓,眼睛開閉產生五至六毫伏的電壓,讀書或思考問題時大腦產生○‧二至一毫伏的電壓。正常人的心臟、肌肉、視網膜、大腦等的生物電變化都是很有規律的。
但在動物中,有不少生物的電流、電壓相當大。例如非洲尼羅河中的電鯰,電壓有四百至五百伏。
植物體內同樣有電。在北美洲,有一種電竹,人畜都不敢靠近,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會全身麻木,甚至被擊倒。此外,還有一些生物包括細菌、植物、動物都能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光而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