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寶覺祖心禪師,聰慧俊秀、謙沖有禮,聞名於鄉里間。十九歲時,他兩眼忽然失明,父母到處為他延醫求診,群醫卻束手無策。
圖/Rita
文/釋覺承
宋代寶覺祖心禪師,聰慧俊秀、謙沖有禮,聞名於鄉里間。十九歲時,他兩眼忽然失明,父母到處為他延醫求診,群醫卻束手無策。
有一天,祖心禪師的父母憂心忡忡地來到寺院,見到慈悲的觀音菩薩,虔誠的祈求大士能保佑兒子的眼睛復明,並許願兒子眼疾痊癒後,讓他出家為僧。父母懷著滿心的希望回到家裡,發現兒子的眼睛竟不藥而癒,因此,除了感謝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外,也信守承諾,履踐當初的誓願,讓兒子出家,後來成為禪宗黃龍派高僧寶覺祖心禪師。
轉運判官夏倚想學禪,經楊傑的接引,前往拜謁祖心禪師。夏倚與祖心禪師一見如故,暢談禪道,心領神會,甚為契合。當二人談論到《肇論》裡所講的「會萬物為自己者」,以及「情與無情為一體」的時候,剛好有一隻狗伏臥在桌下,祖心禪師隨手拿起壓尺輕輕打狗一下,狗被打,「汪」的一聲跑掉了。祖心禪師又以壓尺打了桌子一下,說道:「狗,有情識,被打就跑開;桌子,無情識,被打卻依然留在原處不動。這樣說來,情與無情怎麼能共成一體呢?」夏倚聽後,茫然不知所對。
祖心禪師隨即說道:「萬法一落入思惟,即非禪道,如此怎能體會出萬物與自己共成一體呢?」
啟發:
星雲大師說:「世間的知識,甚至科學,都是從外界現象上去了解的,而佛法則是從內心本體上去證悟的。」「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要能「從心流出,才是本性」。所以吾人不必將自己孤立,將情與無情分開,應該相互調和,相互存在,因為一切都流露自法性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