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生活中思想.思想中生活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2018.09.10
2037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通常人在生活中不大願意思想,喜歡思想的人不大懂得過生活,但思想家韋政通卻是個例外。

柳恒老師任教於廣東五邑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其博士論文就是研究韋政通的思想與生活。她表示:「對於韋先生而言,他是在思想中生活,也在生活中思想。韋先生早年接觸儒家思想,並將整顆心靈安頓在儒家的信仰中,他主要是以一種受用的心態來接收儒家思想,並以儒家思想作為療愈精神生命的良藥。他在晚年提出『活化人格教育』的構想,其立意和目標,也是在指向知識的療癒功能,希望知識能夠受用,能夠引導人的行為。」韋政通認為,知識應該回歸到自己的生命中,才有價值。

韋政通可謂自學成才的「民間學者」,他擁有開放的心態,從來不為知識而研究,而是立足於社會,關心傳統如何現代化,並思考著社會的現狀。因此,思想與生活對他而言,有著無法割裂的整體關係,這種態度,其實正來自傳統的人文精神。

柳恒老師指出:「我的博士論文關注點,在於韋先生的儒學思想面對時代與個人遭際的變遷時如何轉化,這既是社會文化史的研究,也是思想史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青年與老年時代的韋政通最為可貴,前者透顯出一個年輕的生命如何面對時代巨浪,追求理想與自我的完成;後者更呈現給世人一種老年生活的典範,即人可老,但智慧不老。我有幸讀其書,識其人,既能見其思想的嚴密精深,也能體會到其人格的可貴。」

柳恒老師表示,青年時代的韋政通,自己只能通過其早年日記與文章去體會想像,但晚年的韋政通,她是通過與其相處,獲得最直接真實的感受。韋政通在《倫理思想的突破》中,提出了「自由人」這一五倫外的新倫範,柳恒老師覺得,自己從韋先生身上,看到其一生對該倫範的實踐。

韋政通曾經說:「自由是我的天道。」晚年的他,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思想上,皆突破常規,完全符合他所堅信的「自由」理念。二○○三年妻子往生後,他沒有選擇與兒孫同住,而是自行料理生活,因為他覺得按照他人的安排生活,自己會被約束著,沒有自由。他希望獲得健康的體魄與尊嚴的生活,嚴謹安排自己起居,每天堅持運動,故而九十高齡後依然聲如洪鐘且健步如飛;因為堅持練氣功,老化的手與眼都獲得改善,二○一○年底還能重新握筆寫字。

當身體恢復健康後,韋政通繼續讀書、做研究,其「活化人格教育」的構想,就是在這一時期醞釀、完成。柳恒老師說:「從韋先生的一生,我看到一個不向當權者低頭、不向命運低頭,更不向歲月低頭的頑強生命。他曾對我說:『思想被超越很容易,奮鬥的精神被超越很難。』韋先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的思想,更是他奮鬥的、活潑的生命典範。」

每個人都會變老,然而「智慧不老」,我們都應該效法韋政通先生,在生活中思想,並在思想中生活,在天地間做一個自由人。

9月10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五邑大學柳恒老師暢談韋政通如何在生活中思想與在思想中生活,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