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四日受強颱「燕子」影響,跑道和停機坪等設施淹水全面關閉,除了嚴重影響航空交通,也突顯全球暖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讓各地填海建造的機場面臨嚴峻挑戰。
啟用二十四年、位於大阪灣外海人工島上的關西國際機場,是全球第一座完全以填海造陸建成的海上機場,也是日本第一座全天候起降機場,因填海興建的特殊模式,獲選全球最特別機場。
然而,二○一○年美國專家點評全球十八座危險機場,關西機場被指半世紀後可能因地球暖化而整個被淹沒,被點名最危險。即使在經歷二○○四年的嚴重淹水後,關西機場已加高護岸工程、強化排水功能,但這次仍遭海水淹沒跑道,也讓日本反思海上機場因應天災的脆弱之處。
在澳門,一九九五年啟用的澳門國際機場,跑道海拔高度為六公尺,是繼關西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完全由填海造陸建成的機場。澳門氣象局多年前已示警,預估到二○五○年,澳門海平面可能上升零點五公尺,屆時澳門機場跑道海拔只剩五點五公尺,和關西機場相去不遠,如果遭遇和「燕子」同樣威力的颱風侵襲,將考驗防洪設施。
香港赤鱲角機場同屬人工島機場,跑道海拔六點七公尺。曾參與建設評估的林超英指出,赤鱲角機場和關西機場同樣位於人工島,受強颱吹襲時同樣「無遮無掩」;他說,當年設計機場時曾計算氣候暖化影響,但正如關西機場「以前也計算過,結果都浸」。
由於全球飛航需求增加,鄰近都會區的大面積土地難尋,愈來愈多新機場不是填海造陸而成,就是以填海方式將跑道建在海邊。專家警告,這類鄰近海邊的機場,都容易受到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引發的洪水威脅。
此外,日本氣象新聞報導,如果「燕子」是侵襲東京,臨海的東京羽田機場恐無法避免和關西機場相同命運。羽田機場是全球第四繁忙機場,跑道海拔六點二公尺,若遭遇颱風重創而關閉,衝擊絕不亞於關西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