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遭颱風燕子重創的日本關西國際機場四日正逢啟用二十四周年,這座位於大阪灣外海人工島上的機場,是全球第一座完全以填海造陸建成的海上機場,這次遭海水淹沒跑道,也讓日本反思海上機場因應天災的脆弱之處。
關西國際機場一九八七年在大阪灣東南部近海離岸五公里處動工興建,一九九四年九月四日完工啟用。隨著關西國際機場啟用,大阪國際機場(伊丹機場)轉為國內線使用。因為機場位於外海沒有鄰避與噪音問題,是日本第一座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起降機場;關西機場貨運量居日本第二,僅次於成田國際機場,填海興建的特殊模式,也讓關西機場獲選全球最特別機場。
然而,關西機場存在海上機場難以避免的地層下陷缺陷,也容易因颱風淹水。早在一九九三年NHK就探討過關西機場將面臨下沉的考驗;二○一○年美國專家點評全球十八座危險機場,關西機場被指五十年後可能因地球暖化而整個被淹沒,點名最危險。
水淹關西機場後,《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日媒紛紛指出,關西機場因建在水深十八公尺的軟弱地層上,與啟用當初相比已下沈超過三公尺。過去颱風來襲已經多次淹水,二○○四年八月曾嚴重淹水,跑道旁的道路浸泡在海水中,關西機場為此執行加高護岸工程、強化排水功能等對策。相關人士感嘆,這次海水的潮位以及風災的程度實在超乎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