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教團創辦人暨佛光山弟子心道法師(二排右三)一行二十人,到佛光山拜見恩師星雲大師(二排右四)。圖╱人間社記者王虹月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王虹月大樹報導】靈鷲山教團創辦人暨佛光山弟子心道法師,昨日帶領教團核心職事、高雄地區居士代表一行二十人,到佛光山傳燈樓拜見恩師星雲大師。心道法師和徒眾向大師行弟子跪拜大禮,並獻上鮮花,祝福大師永駐世間,如太陽般萬壽無疆。
值逢佛光山供僧之時,心道法師特別上山拜會恩師星雲大師,並報告靈鷲山教團在緬甸弘法的近況。大師讚歎其成果「很可觀」,並勉勵眾人「為弘傳佛教發心,盡心盡力最重要」。
出生於緬甸的心道法師表示,靈鷲山耕耘緬甸十八年,除了在仰光有禪修中心和會館,在緬北也設有沙彌學園,目前有四百零五名沙彌就讀。為了與台灣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接軌,正籌設生命和平大學,以「生態倫理」為主要辦學理念,希望成為一所「愛地球」的大學,目前也在當地推廣有機農業。
大師讚許心道法師將人間佛教回傳緬甸的用心,並分享自己的辦學經驗,認為佛教團體用慈悲心辦學,可以幫助許多因貧困而失學的小孩,改變他們的人生。
「培養弘法人才,從小沙彌教育做起,佛教才有未來,這事我盼望已久。」大師建議心道法師推薦緬甸沙彌學園的學生,到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習、深造。
心道法師感佩大師在全球興辦五所大學的願力,他在辦學過程中,深深體會願力、財力缺一不可。大師勉勵他「慢慢來」,以佛光山開山五十年為例,「因為我不要錢,才有今日的寺院。」
這是星雲大師病後,心道法師首次和大師會面,師徒相談甚歡。心道法師形容大師「一點也不顯老,神采奕奕,讓人看了心生信心和希望」。大師表示,年歲不值得在意,「隨緣隨分,努力貢獻自己就好」。大師並以《佛光菜根譚》與眾人結緣。
心道法師一行也至佛陀紀念館參訪,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於本館東客堂會見,介紹佛光山與佛館建館緣起。館長如常法師則補充,今年高雄市政府協調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取得一塊河川地,開闢成可容納一千一百一十六輛小型車的停車場,連同佛光山原有的停車場,共有二千四百三十六個停車位,可有效解決農曆春節期間的停車問題。
三好潛移默化
不分你我
慈容法師還為眾人介紹世界神明聯誼會的創辦因緣,指出「你來我往,我往你來,大家互相交流,增加情誼,沒有你我之分。」從二○一一年舉行至今,初期宮廟來到佛光山,隨行人員將菸蒂、檳榔渣、垃圾隨處丟棄的習性,在佛光山人人「行三好」的潛移默化中,有了極大的轉變。心道法師則表示,傳統宗教的信仰如同信徒的基礎信仰,與佛法互相交流是很好的想法。與會另有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有賢法師等。
隨後,一行參觀佛館正在展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並至玉佛殿禮拜佛陀真身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