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澳洲總理莫里森二十四日在國會發表談話。圖/美聯社
被黨內逼宮下台的澳洲前總理滕博爾,二十四日舉行最後一次記者會後,抱起孫女愛麗絲離開。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總理滕博爾第二次被逼宮,難逃下台下場。發起逼宮的前內政部長達頓成功令滕博爾下台,但他以四十票對四十五票不敵滕博爾支持的財政部長莫里森。莫里森周五在執政自由黨黨團會議投票中,擊敗達頓及外長畢曉普當選自由黨新黨魁及澳洲新總理,成為十年來澳洲第六任總理。
不過莫里森的總理之位,也還不穩定。他的勝出,可能不會終結澳洲動盪的政治局面。由於滕博爾已表態將很快辭掉議員職位,意味著其位於雪梨的國會議席將進行補選,可能動搖自由黨在國會只有一個席位的多數優勢。
澳洲需在二○一九年五月前舉行國會大選,但自由黨近日內鬥加劇,提前大選的呼聲日益升高。
莫理森:不會提早大選
莫里森出任新總理後在記者會上表示,不會提前大選,並強調,走馬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便是應對東部地區面對的嚴重乾旱問題。
滕博爾早前證實,他是在收到四十三名黨內國會議員的聯署信,才召開重選黨魁的黨團會議。他沒有參選黨魁選舉。
繼周一逼宮滕博爾不果後,自由黨內周四再上演次輪逼宮,被視為滕博爾盟友的莫里森,最終在周五的黨選中以四十五票比四十票擊敗保守強硬派的達頓,成為新總理。而在首回投票中就被淘汰的畢曉普也傳出將宣布辭職,並退出政壇。
立場沒有黨內其它強硬派保守的莫里森,當選的消息傳出後,市場均表示歡迎,一度跌了百分之一點五的澳幣兌美元也回彈。
周四前僅有達頓宣布挑戰黨魁位置,但之後莫里森與畢曉普加入角逐,形成三角混戰。澳洲廣播公司分析指,達頓陣營很明顯估算出錯,導致他在逼宮行動中白忙一場。不過,分析直言投票結果的真正贏家是在野工黨黨魁修頓,而自由黨於四天內經歷「二度逼宮」後陷入分裂,令莫里森更難團結黨員。
工黨民調領先
澳洲二○一九年五月面臨大選,而自由黨與國家黨合組的執政聯盟,在民調中一直落後於反對黨工黨,周三最新出爐的民調也顯示,執政聯盟支持度為百分之四十七,工黨為百分之五十三。
安永首席執行官強森說:「我們歡迎莫里森當選澳洲總理。」澳洲在稅改、國際競爭力、減少繁文縟節、獲取能源供應等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最重要的是,過去十年的政治動盪已削弱了澳洲的全球競爭力,商界需要明確的政策來促進投資,增強企業信心。」
警察世家出身的莫里森,是澳洲政壇最著名的基督教福音教派信徒之一,過去在自我介紹上,莫里森甚至會把「上教堂」填作自己的主要興趣。被認為是黨內溫和保守派的莫里森,是在二○○七年才當選下議院議員,以前任總理霍華德為政治偶像的他,在短短十一年內平步青雲,如今以五十歲之齡成為澳洲總理。
莫里森難民立場惹議
莫里森過去曾深受前總理艾波特的信任,於艾波特內閣擔當「移民與邊境管制部長」時,還參與了自由黨的難民集中營政策(將偷渡船民全部送往簽約的大洋洲島嶼國家,無限期拘留審查),結果引發爭議。
莫里森一直是削減澳洲公司稅的極力主張者,稱若不減稅「澳洲將在全球落後」。澳媒披露,他與妻子十六歲時在教堂相識,五年後便結婚,兩人育有兩個女兒莉莉和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