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約翰.麥迪納(John J. Medina)
文/約翰.麥迪納 譯/洪蘭
最理想的退休年齡是多少?不要以歐格斯特(Charles Eugster)作榜樣。這位運動員生於一九一九年,到二○一七年還像一個火車頭似地動個不停,活了九十七歲,他說:「退休是你對自己做的最糟一件事!」
歐格斯特看起來像一位典型的英國將軍:高貴的儀態、強大的字彙量、一口爛牙。最後一點倒是匪夷所思,因為他是一名退休的牙醫。
他也是老人健身界的奇葩,他是六十公尺、一百公尺、二百公尺短跑的老人組紀錄保持人,他在世界划船大師賽(World Rowing Masters Regatta)中拿過四十面金牌,他得到世界健美錦標賽(World Fitness Championship)老人組四次冠軍。假如你上網搜尋他的照片,可以看到他跑步、拳擊和舉重的畫面,他露出牙齒笑得像一座燈塔,向著明天發亮。
歐格斯特不把退休當朋友,他認為是這種仇視退休的態度使他成功。他說:「假如你去看英國女王的行程,根本滿檔。她不是會去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的花園裡跑步的人,但是她每天站很久的時間,她不會整天坐著,坐著是不健康的。最重要的是她有工作。」
假如房間內有大腦科學家一定會鼓掌同意。很多人把退休想成無憂無慮的生活、出去長途旅行,終於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然而實際上,退休人士的無憂無慮只能維持一陣子。你覺得「終於逃出了上班的牢籠,自由了」,但是過一陣子以後,負面的情緒就上來了,那些有關退休的美好說詞到哪裡去了呢?
它只是個神話。
我們現在知道退休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壓力的。在荷姆斯與雷伊生活壓力問卷(Holmes-Rahe Life Stress Inventory)中,退休排名第十,緊接在後的是「家人健康或行為的巨大改變」。證據在哪裡呢?請準備好接受一連串統計數字的射擊,因為退休的觀念在身體健康和心智健全上都是射擊的目標,這些數據都是相關沒錯,不是因果關係,但是加總起來也足以打敗退休的神話,你將面臨嚴峻的抉擇。退休將增加你死亡的機率。
假如你選擇不退休,可減低百分之十一的死亡風險,當然就增加存活機率。
退休的數字
研究者很早就知道,退休的人在健康上比同年紀但還未退休的人差,他們得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高了百分之四十,血壓、膽固醇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都升至不健康的高度。
而且退休不只是要面對心血管方面的威脅,退休的人也容易得癌症。他們得糖尿病的機率高了很多,也因容易得關節炎(arthritis)而減少出去走動、與人交往的機會。對退休老人來說,有任何長期健康問題的機率是百分之二十一,而繼續工作的老人,機率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
心智的能力也同樣往下滑,退休老人的流體智力分數比尚在工作的同事下滑得快。流體智慧是能夠「彈性產生、轉換和操弄新資訊」的能力,這個降幅並不小,退休的人在這個測驗上的分數只有尚未退休人的一半,整個記憶的分數也低了百分之二十五。退休就好像替一個還沒有死的人寫訃聞一樣。
心智失能的風險——心理病理學上——也有著同樣令人沮喪的統計數字。退休使得到重度憂鬱症的機率大幅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得任何一種失智症的機率也增高,假如你到六十五歲才退休,而不是六十歲,失智的機率可降低百分之十五。我們甚至知道每年降低多少,六十歲以後,每繼續工作一年,失智機率降低百分之三點二。
那麼什麼時候退休最好呢?研究者用簡單一個詞來回答:「永遠不要」。
這樣說是言重了,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上,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從財務到家庭成員都不一樣。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夠強壯,能擁有不退休的退休生活,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這樣的退休生活。目前這方面的科學數據很強大,足以提供多元化的建議,但是這些建議不是保證,而是說,按照這些建議做,有數據上的支持,你會過得比較順心,不易受挫。
(摘自《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約翰.麥迪納(John J. Medina)
發展分子生物學家與研究顧問,同時也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工程系兼任教授。在西雅圖創辦了兩個大腦研究機構,其著作《大腦當家》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身為兩個兒子的父親,他也關心大腦科學如何影響學校教學。除了研究和教學之外,他經常對政府官員、企業和醫療專業人士,非營利組織領袖、地方教育委員會及大眾作神經學和教育之相關性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