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一場別開生面的「台灣甕王」選拔比賽,昨天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展開!新莊市民黃麗玲所收藏四十多年的直立甕,以甕體優美、釉色變化豐富、亮麗,受封「甕王」;另外,張雲程與呂惠瑩所收藏,同樣有四十年左右歷史的酒甕,則取得「甕后」頭銜。
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指出,過去二、三年,台灣菸酒公司因組織變革,釋出大量酒甕,總數超過二百萬個,造型古樸、釉彩多變的酒甕,一時之間成為民眾蒐集、賞玩的珍寶。近年來,因釀酒技術改變,且由酒甕陳釀的黃酒,也逐漸退流行,因此,鶯歌、苗栗、南投、歸仁等早年著名的酒甕產地,都已不再生產酒甕,只能靠現存的老酒甕延續文化馨香。
劉峰松說,文物是過去生活文化的累積,酒甕也不例外,每一個酒甕都是用台灣最好的泥土捏塑,並以台灣的相思樹燒製,其中更有老陶師的專注與青春歲月,因此一個小小的酒甕,不但可以看出地方產業的興衰,更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這次的「台灣甕王」選拔,共有四百九十四個酒甕參賽,一百八十個進入昨天的複賽及決賽,經蔡榮祐、呂祺昌、溫淑姿、曾明男、蘇世雄、簡明輝、王俊秀、鄧淑慧、劉澤民等九位以陶藝見長的專家評審下,選出十六個「酒甕中的酒甕」,並分別賦予王、后、嬪、妃、姝等頭銜。
榮獲「台灣甕王」的,是苗栗公館窯於民國五十年生產,後在樹林酒廠擔任紅露酒釀酒任務的五十二公升直立甕,評番一致認為這個甕,甕體極為優美,且釉彩變化豐富,屬甕中極品。收藏著黃麗玲因此獲二十萬元獎金。
獲得「甕后」頭銜的,有二個酒甕。一個是民國四十九至五十年間由公館窯所生產的直立甕,為台中酒廠釀造紹興酒用,目前由大里市民張雲程收藏;另一個則是民國五十七年由鑾峰窯場所生產的直立甕,為樹林酒廠釀造紅露酒用,現歸桃園縣呂惠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