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又作不思議、難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形容諸佛菩薩覺悟之境地,與智慧、神通力之奧妙,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所以佛經常以「不可思議」來形容證道者的境界難思難測。如維摩詰經:「諸佛菩薩有解脫,多不可思議。」北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佛事精妙,不可思議。」
《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則指出「世界、眾生、龍、佛土境界」為四不可思議,說明諸佛、菩薩之解脫、智慧、神力等,乃言語思慮所不能及者。另外,《華嚴經》與《維摩經》稱為「不思議解脫經」,阿彌陀佛稱為「不可思議光如來」,菩薩稱為「不思議慧菩薩」、「難思議菩薩」等,皆為其例。
【意義】「不可思議」指思想、言語所不及的境界,是形容佛與菩薩所達到的解脫的境界。一般凡夫想以言思語議,測量佛菩薩境界,是所謂「凡夫測聖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慧遠大師所撰述的《維摩詰所說經義記》卷一,對「不可思議」所作的解釋是:「不思據心,不議據口,解脫真德,妙出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一般成語表達事理深妙神奇,無法以思索或討論而得者,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之,多援引自佛教經典。
【出處】《維摩詰經》不思議品、《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大寶積經》卷八十六、《佛光大辭典》p96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