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大甲溪水力電廠是全國第一大水力電廠,上游有德基水庫、青山壩、谷關壩、天輪壩與馬鞍壩等五座電廠,占全國水力發電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昨天利用馬鞍機組後池的既有空間及日照,設置全台首座「水上太陽光電站」,這座水光雙綠能電廠預計一年可發三十八萬度電,等同超過一千戶家庭月用電量。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水上光電是透過水面浮台,結合太陽光電模組,對水力電廠而言,設置水上光電可減少水分蒸散、抑制藻類增生、減緩優養化影響水質,且有助降溫、提高發電效率,包括日本、南韓、英國、比利時等國,皆設有水上光電站。
馬鞍後池水上光電站面積約三千平方公尺,去年八月動工,共設置一千零四十片高效能太陽光電發電模組,裝置容量三百瓩,截至七月底已發出約十四點五萬度電,每年約可發出三十八萬度電。
環保人士質疑水上發電是否會影響水質?台電指出,水上光電工程使用耐酸鹼、抗溶出等無毒材質,對水質無影響,且電廠持續每年四次水質檢驗,營運期間也會請自來水公司協助監測,確保水質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