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部擬強化違規記點的教育及警告作用,但據了解,違停等交通微罪可先記點、累犯才罰錢的「記帳制」,遭六都執法機關反對,基層更直言會「天下大亂」,因此暫時喊卡;學者認為違規記點在台灣實施二十多年,未能達警示作用。交通部強調,細節都還在內部討論中。
交通部路政司長陳文瑞表示,內部多次開會研擬《道路交通法》來取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希望透過「違規記點」引導民眾守法,但六都的執法機關認為,新制勢必造成一線行政作業負擔,此案遭擱置。
「處罰本身就是教育,現在會處罰還明知故犯,何況不一次直接開罰?」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系教授王中允認為,記點記帳「以教代罰」是理想性的設計,且記點極致處罰是吊扣、吊銷駕照,交通部以為「無照的人就不會開車」,實際上許多人仍無照駕駛,因為駕照管理「不能有效讓人不開車。」
現在裁法標準對部分違規,除了罰鍰,還給予一至三點不等記點。交通部公路總局說,去年有近三萬件滿六點被執行吊扣駕照。但因違規點數滿半年即歸零,有立委質疑慣性違規大戶繳完罰鍰半年後又是新的開始,研議傾向將記點歸零期限拉長為一年。
另外,警方每年舉發逾千萬件交通違規,有八成是透過拍照、攝影機等科技執法,或是民眾檢舉的「逕行舉發」,因為不是攔停舉發、無法證明當時誰開車,因此不能記點。
有員警認為,違規停車的人把違停當成一場賭注,違停前,心裡總還會「怕怕的」擔心違警察取締,可是,一旦實施記點方式,違規的人知道自己還有幾次記點「機會」,因為不會立即受罰,更放心違停,這麼一來,違停的問題只會更嚴重,可能違停者連警察來取締都不怕,「天下不就要大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