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讀過一則故事;牧童上山砍材,遇到了一位老公公,因為天空開始飄雨,老公公請牧童幫忙進去山洞裡取一件簑衣,牧童基於好心答應幫忙,走進長長的洞穴,兩邊不時出現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先不以為意,再走進去仍有閃閃發光的東西出現,從光度可看出是金銀財寶之類的物品,牧童想:「我何不順便帶一些出去?」
牧童隨手取了一袋銀子,走著走著,仍沒看到老公公的簑衣,卻又看到更多的寶物,牧童愈撿愈多,愈走愈遠,好像忘了進洞的任務,愈陷愈深再也沒出來。
故事的結語不外「牧童因為貪心,最後迷路餓死了,這是貪心的報應。」、「牧童輕易相信陌生人,所以被騙了,都怪他不小心!」、「牧童被引誘到歧路上,遇到鬼怪,誰叫他太好奇,把持不了自己。」、「牧童想幫助老公公,也想幫助自己,可惜兩頭都沒成功。」不管如何都跳不出因果的公式。
因果,很少是單一不變的,前因結此果,前果為此因,變動之中的因果循環不止,我們難道無法跳出這個公式?如果有一種東西,簡單到沒有延伸因果的可能…,如果;故事裡的牧童是傻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鐵定可以完成簡單任務,如果;所有的人都將心念設定在一個定點,只朝一個簡單目標邁進,是不是世界和平就在那一刻?
可惜的是,現實裡最難辦到的事正是最簡單的事,試著不動、不想、不看、不聽、不吃、不喝…不做什麼,看能維持多久?你會發現「好難啊!」聰明人、好手好腳的人,更難!因為簡單的另一面是變數的空間。(台北赤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