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舉辦認助人與受助學生相見歡,二十年捐助逾一千六百萬元、幫助四百六十七名學生的企業家任于成表示,他看報獲知訊息,開啟濟助之路;認助價值不在金錢,而是給孩子鼓勵與溫暖。
首次見到「任伯伯」的學生表示,因受救助,暫緩家中經濟困境,寫信給任伯伯,他都會回信鼓勵,盼望未來也能回饋社會。
學生因家境清寒或親人變故,無法專心就學,政府雖有補助,但須具備一定條件,且基於資源分配,恐難面面俱到。社福團體或善心人士伸出援手,結合政府力量,相輔相成,效果更好。
尤其企業家,事業有成,應來自員工努力及社會安定等因素,企業責任除將利潤合理分享員工,也可捐助公益活動、地方建設、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或學生,都是回饋社會方式。
這樣能改善受助人生活,提升企業形象,促進社會安康及友善國度,值得仿效。
紀湘湘(台北市/文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