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衛生署積極推動婦女癌症篩檢,呼籲婦女做到「三點不漏」,包括乳房及子宮頸,都應每年定期檢查。
醫學上,許多癌症如果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會有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子宮頸癌。這是因為子宮頸可藉由簡單的檢查即可看得到、摸得到,故極方便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而且在內診時,也可趁機發現是否有子宮肌瘤、骨盆腔腫瘤、膀胱或陰道脫垂、尿失禁等常見婦女生殖器異常。
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僅次於乳癌最常見的癌症,台灣地區每年新增加約二千五百至三千個子宮頸癌病例,嚴重威脅到婦女健康。
根據統計,子宮頸癌占歷年台灣地區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目前已知子宮頸癌的形成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密切的關係,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並由此乳突狀病毒提供子宮頸額外的核酸(DNA),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症。
人類乳突狀病毒主要是由性行為傳染,除了與女性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外,也與部分性病,如尖狀濕疣(俗稱菜花)相關,迄今醫界已發現九十種以上的乳突狀病毒。長期占據我國婦女癌症第一位的子宮頸癌,近年因為抹片的成功推廣,第一期之後的侵襲性癌已逐漸減少,因早期篩檢而早期診斷的癌前病變則取而代之占據多數,尤其性行為年齡提前、性態度開放,造成輕、中度子宮頸細胞病變,在年輕族群已越來越多。
目前全球預防子宮頸癌的主流方法,雖仍以「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為的重要檢查之一。但由於傳統的抹片檢查有偏高的偽陰性,因此又出現包括電腦薄層抹片、HPV檢測、必要時之陰道鏡檢查等幾種輔助方法,其目的都是在避免子宮頸癌前病變演變成子宮頸癌。
第一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已在去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許可,正式上市嘉惠婦女朋友。它可以百分之百預防第十六、十八型HPV引起的子宮頸癌(約占子宮頸癌百分之七十左右),若所有青春期的少女都施打疫苗,將可大幅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已成年的婦女施打這種疫苗,預期也有大幅的保護作用。
在男性方面,也有部分研究提出從青春期就施打這種疫苗,具有加強預防伴侶的子宮頸癌及減少本身陰莖癌的發生率。目前的國際研究也顯示子宮頸癌疫苗效果極佳,並正進行長期成效的研究探討。(本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