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招開跨部會議,商討明年的國防預算如何編列、使用,其中備受矚目的是國防預算,有機會增加至三千四百六十億元,與今年的三千二百七十七億元相比,明顯增加約一百八十三億元,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點一六。
對於國防預算增加一事,可從四個角度分析,首先蔡英文總統上任前明確表示,未來執政後,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百分之三,就目前來說尚未達成。
在各國國防預算當中,美軍的人事支出不到百分之三十,相較於我國在推動「募兵政策」的路線下,人事支出費用已占國防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七,由於較高的人事支出,會壓縮各軍種的對外採購金額空間,因此若能重新檢視募兵政策推動的必要性,重回過去的徵兵制或許會引起民怨,但對台灣來說,有助於國防的開支平衡,也能有效平衡各軍種之間的軍事投資比例。
國防預算調高,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台灣在區域內的安全受到影響,不能否認中國大陸屢次使用機艦繞台的方式,增加我海空軍的出勤率,配合在南海、東海的軍演增加,影響區域內的氣氛,國防部在正常程序下,啟動力行戰備警戒、偵查、後勤備料的分配應屬正常,對於現階段國家安全來說,增加的預算有機會運用在機件耗材的維持,讓國軍仍舊維持一定程度的戰備量。
國防預算的增長,雖對三軍有實質的幫助,但增加的預算,是否直接增加軍人對國家的效忠,仍有待檢驗。由於政府先前通過年改,造成退役軍人對國家的不信任,未來政府是否仍會因財政因素進行退休金的縮減,不得而知,但此種內心恐懼已在現役軍人心中發芽,高層不得不慎。
國防預算增加,對於整體國家安全的發展有直接幫助,對台美關係而言,美國政府十多年來對於我國防預算未達GDP百分之三,時常給予批評,這次增加預算,可提高雙方互信;在亞太或印太區域中,台灣透過自身力量維護國家安全,也是對區域的貢獻之一。
對台灣自身來說,建構一支小而強的部隊,是軍方高層長年的盼望,由於明年度國防預算已有增長,國防部對於未來十至十五年的建軍已有計畫,相關的研發、生產也逐年編列預算進行。
唯一的變數在於政府是否會在每年度的預算逐年增加,更是台美關係能否再次升溫的關鍵之一。
磐石(嘉義市/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