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文創園區昨起改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文化部長鄭麗君強調,明年文化部投入無形文化資產預算將成長三倍,她說,無形資產經費過去最少,未來將致力保存與傳承傳統藝術「政府不能只是感謝與致敬,而是要一起投入」。
鄭麗君指出,為致力讓台灣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保存及再生,因應社會對文創園區轉型的期待,台中文創園區第一個轉型為「文資園區」,而推動轉型是為讓園區更加值。
目前全台有五個文園區,包括華山、台中、花蓮、嘉義及台南等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外界曾批評文創園區走向文創百貨園區,嚴重商業化,文化部著手園區正名與轉型。台中文創園區昨「正名」為文化資產園區。
無形文化資產包含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民俗及文物等項目。鄭麗君也說,往年文化經費多只用在硬體建設,尢其無形文化資產最少,她決定明年起無形文化的經費要成長三倍到大約三億元的本預算,未來應可持續穩定推動傳藝。
二○○九年起,文化部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與傳統工藝文化資產認定保存者,也就是俗稱的「人間國寶」;文資局委託國寶大師以「師徒制」方式推動傳統技藝傳習教學,培育傳統藝術人才。
鄭麗君昨也頒發結業證書給七名結業的傳習藝生,傳統技藝傳習教學以四到六年為一期,通過檢核的藝生每年「以演代訓」展現薪傳成果,未來津貼會成長兩倍。
藝生撒古流.瑪拿妮凱跟隨部落藝師許坤仲學口鼻笛,他說,有耆老指點,學會拿捏滑音與顫抖音。習藝四年他每周從台東搭火車到屏東,除非天氣不許可,他從未請假;陳冠霖跟隨國寶級藝師陳錫煌學布袋戲,國中就參加偶戲館研習,熟悉「宛然」派系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