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五燈會元》卷六逑天竺證悟法師逜記載:證悟法師參謁此庵禪師,談話中提到了大詩人蘇東坡寫的《宿東林偈》(「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為蘇東坡訪江州東林禪院常總禪師,於對談中有悟,所留下的詩作)
證悟禪師認為蘇東坡對禪宗思想領會得較深,「也不易到此田地」,此庵禪師不同意,說:「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證悟法師分析道:「只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此庵禪師卻說蘇東坡「是門外漢耳」。
經過一番討論,證悟法師終於同意了此庵禪師的說法,並作了一首偈酖「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
【意義】此庵禪師所說的「門外漢」、本指佛門以外的人,或不解佛法的人,後來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不習其事,尚未入門的人,即外行人。
【出處】《五燈會元》卷六逑天竺證悟法師逜。{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