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病源不除 產銷失衡難癒

李武忠 |2018.07.18
1285觀看次
字級

過去國內農產品也有產銷失衡、價格暴跌的案例,卻沒有今年多,而引發如此大的民怨,外界多所指責,不是因問題更嚴重,而是農委會高官面對問題的態度與作法,導致決策與執行面都出問題,讓農民怒火愈燒愈旺。

遺憾的是在最新一波內閣改組中,曾遭蔡總統和總統府祕書長陳菊點名要檢討,最該被究責的農委會,竟然只撤換了農糧署署長,而農委會高層不動如山,明顯棄車保帥,外界對此作法觀感不佳。

此種不願面對問題核心的和稀泥作法,讓民眾對政府處理農業產銷失衡的決心和能力大打折扣,根源不除,產銷失衡的歹戲恐怕還會持續。

傳統農業看天吃飯,也容易發生產銷失衡的狀況,非台灣獨有。只是我國官員習慣透過補貼救助手段,來處理農產品產銷失衡問題,且船過水無痕,高層只在乎短期宣傳效果,下屬自然無心於研擬中長期的解決對策;尤其一碰到選舉,大量補貼收購已經成為執政黨施政無能,安撫民怨的唯一法寶。

這些措施或許有短暫效果,卻無助於問題的根除,等風波平息後,農民還是會拚命種,反正最終政府會為選票來善後。

農委會處理農產品產銷失衡,已有多年經驗,卻始終無法讓農民滿意,由於政治凌駕專業,許多措施都是長官說了算,且經常遇到政治就轉彎,讓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為有效掌握源頭管控,避免一窩蜂搶種,政府鼓勵農民種植要申報,如不配合,事後都不應該納入政府產銷失衡救濟措施、天然災害救助、農民保險補貼、有機肥料補貼、耕鋤補助的對象。

現行相關措施各行其是,沒有環環相扣,一碰到選舉,民代「關切」就妥協,讓守法農民失望,配合意願自然低落。

只是這樣的問題不曾被認真檢討修正,反而輕易被操作成是在野黨在操控,轉移焦點,讓產銷銷失衡困擾無法獲得有效的解決。這正是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衡有別於國外,層出不窮的原因。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