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分享自己的信仰基礎和宗教之間交流的看法,在場的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幹部、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與會學者專注聆聽。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唐福良、李生鳳大樹報導】同步舉行的二○一八年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幹部成長營,昨日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舉辦第二場次論壇「神明聯誼會的時代意涵」,星雲大師得知眾多學者和幹部在活動中展開研究和討論,特地前往關心,並分享自己的信仰基礎和宗教之間交流的看法,大師強調:「不同宗教之間,要多往來,在宗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
星雲大師回憶一生曾跟著許多好老師受教,其中,他的外祖母就是第一位好老師,因為外祖母與人為善的性格,總有福德與道德能解決許多困難,外祖母也帶著他接觸許多不同的宗教,這些兒時經歷成為他最基礎的信仰記憶。二十三歲到了台灣,許多宗教人士跟他成了好朋友,也幫助孤身來台的他有生存下來的機會。台灣當時沒有講經、傳教,大師認為應該由他做起,後來還幫忙編輯雜誌六年之久。
大師說,他一生都為佛教努力,雖然沒什麼學問,但總結也出版了三百六十五本、三千多萬字的著作。認為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宗教,希望大家多參與神明聯誼會,不但神明相互聯誼,參與的大眾也相互觀摩、交流與學習,並且將這段歷史紀錄下來,將來講述給後人了解。「在宗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
學術會議召集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教授翟本瑞表示,近距離觀察神明聯誼會,從中體會到星雲大師對世界和平的祈願和發心。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則提問,他發現到佛教寺院大門深鎖、年輕人稀少,反觀宮廟非常興旺,針對此現象請大師給予指導。
此外包括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黃國清、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許鶴齡皆有提問,星雲大師則是一再強調:「如同兄弟般,經常交流,多來往,相互融和。」
大師在現場展示病後所寫的書法,有「行佛」、「佛心」、「知足」、「平安」、「自在」、「放下」和「禪」等字。南非天龍隊以中文獻唱〈茉莉花〉,馬來西亞東禪佛學院學生也到場聆聽開示。與會出席包括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