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特別蒞臨會場為與會學者及大眾祝福。圖/人間社記者林靖敏
【人間社記者李聖俊、薄培琦大樹報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舉辦「二○一八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暨「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幹部成長營」,十四日於佛陀紀念館聯合舉辦開幕式。來自中國大陸、台灣、菲律賓等二十位專家學者齊聚佛館,發表觀察七年來舉辦八屆的「世界神明聯誼會」的研究成果。
與會學者就神明聯誼會衍伸宗教對話與融和、文化交流與提升、信仰傳承與維護、儀式與密契經驗、人性平等與世界和平各個面向提出論述。
主辦方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去年神明聯誼會邀請學者組成觀察團,歷時六個月籌備舉辦學術會議,透過學者與宗教界的交流,探究世界神明聯誼會「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精神。此外,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自成立以降,每年固定舉辦幹部成長營,今年適逢舉辦首屆「二○一八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提供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的幹部,透過學者發表的文字般若,契入「解行並重」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宗旨。
文字般若
探究意義內涵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申明,「世界神明聯誼會」推動眾生平等精神,歡迎學者專家參與,透過會議探究佛教與其他宗教的互動了解,深度探討人間佛教推動神明聯誼的意義內涵。
「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召集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表示,世界神明聯誼會在過去七年共舉行八次,規模日益盛大,足顯因緣殊勝,各宗教良善、正向的交融,得以自我認識、精進、提升,在社會上發揮各美其美安定人心、和諧社會的力量。
「宗教是文明的內核與靈魂。」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李建欣教授指出,星雲大師以平等、包容的態度積極推動佛教與世界各宗教對話與文化交流,促成神明聯誼會逐年成長,成為一項聞名國際的宗教盛事。中華文化以中道、中和之美名聞天下,以和而不同的精神感化大眾,神明聯誼會正體現這樣的精神。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教授認為,台灣的信仰文化離不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與幾千年來的神明信仰,對老百姓的教化影響深遠,一般只稱為民間信仰,若予專有名詞,台灣的宗教可稱為「傳統宗教」,傳統宗教是華人共同的信仰,「跨越本位,從心做起」,如何讓宮廟在現代化過程中也能與文化結合?讓華人文化的宗教、信仰,都能活在人際尊嚴與光輝中。
第一場研討會邀請鄭志明主持,主軸為宗教對談與交流,世界神明聯誼會透過行動表達宗教間彼此之不同,但跨越不同形式,相互尊重,進行深度交流,從交流本質回到人心。由南華大學宗教所助理教授羅涼萍、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永東法師、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李建欣教授發表論文。
聖嬰參與
交流新里程碑
第二場次邀請李建欣主持,由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許鶴齡、南華大學宗教所助理教授覺明法師、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哲學系Marin Majorie R. Purion發表。透過行動研究、活動現場之田野調查,探究宗教雲遊、儒佛會通、佛陀與聖嬰於神明聯誼會文化交流之影響。
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Marin Majorie R. Purion論述中表示,人間佛教佛法的存在與運用,體現於天主教聖嬰參與佛教團體舉辦的宗教聯誼會,象徵跨宗教的交流與接納進入歷史性的新里程碑,相信更多類似活動能因此被鼓勵,喚起各種族人民的意識,建立更和諧、和平的世界。
第三場次研討會邀請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黃國清主持,實踐大學講師李聖俊、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佛光大藏經聲聞藏編輯妙主法師、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張珣教授發表,學者普遍肯定人間佛教透過神明聯誼促成宗教間相互融合,具實質性的交流互動,研討會的重要性在於從中看到具啟發性的研究方向,即便使用初探性的量化工具與質性面向,都是畫時代的開創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