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之寶 梅勝傑 |2018.07.15 語音朗讀 23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姝文居士 圖/人間社林文輝居士 圖/人間社郭瑞宗居士 圖/人間社慧倫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梅勝傑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傳家之寶」,七月八日在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國際佛光會南區協會區副會長郭瑞宗、林文輝、及區委員王姝文三位與談,分享信仰的傳承經歷。 慧倫法師表示,有佛法的思維,信仰的傳承,能夠帶給人內心一股安定的力量,在面對各種困頓、挫折的時候,就有一個內心世界,幫助自己轉念、轉心、轉向,這樣生活就能有了退路。 郭瑞宗、林文輝都出身佛光家庭,從小接受人間佛教洗禮,一家三代都是佛光人,也已將人間佛教向下傳承扎根。王姝文則站在第一代、女眾的角度,敘述了如何展現佛法帶給他的智慧,順利將人間佛教傳承給了下一代,及親朋好友。 郭瑞宗分享小時候隨父母、長輩接觸佛光山的照片,表示老家住紅毛港,以捕魚維生的長輩二十五年前便放棄了捕漁的行業,一方面避免殺生,也認為要以信仰及良好的教育傳承給下一代。 他把信仰傳承給兩個兒子,從小帶他們上佛光山,在山上學習才藝,也到海外道場參訪,增長了國際視野。一個跟隨媽媽,傳承佛光童軍教育;另一個兒子則隨自己學習擔任金剛義工。郭瑞宗祝福每位佛光人都平安幸福,以《華嚴經》中:「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與大家結緣。 林文輝亦是善根深厚,從小跟隨祖母到佛寺、念佛。他表示傳承不是觀念,而是責任。俗云:「富不過三代。」香港曾做了實驗,追蹤七千個留有相當遺產的家庭,僅有三人仍享有祖先的餘蔭,證明傳統觀念留財、留產給後輩,並不可靠。許多富有的企業主,身後子女為財產反目成仇、對簿公堂,可見有形財富的傳承並不究竟。 「要傳寶給子女,他們願意接受、照單全收嗎?」 林文輝表示,能以身作則的人才有力量和熱忱去要求別人;如果子女不接受,要反省自己是否還有不足、尚未做到的地方;若確實都做到了,子女仍不接受,就是因緣不具足,要耐心等待。 王姝文說,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若能善用,能增加祖先的光榮,不能善用反而是遺禍子孫。現在的人漸漸知道,要留道德、技術,錢未必是寶。他表示星雲大師的建議很好:養成子女勤勞的習慣,勤勞是寶。把好的觀念傳給子孫,如道德、慈悲、愛心,子孫福報將一生受用無窮。留好名聲給兒女,父母的美德才能庇祐後代子孫。把佛教信仰世代傳承,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講道德、信因果、修心養性,不但能興家旺族,更對國家、社會有益。 身為南台別院佛光童軍主委,王姝文讓孩子從小在道場參與童軍,學習三好、四給,懂得結緣,具有國際觀、慈悲心,現留學英國,也是常在當地道場發心服務,成功把佛法傳承給了女兒、女婿、親友。 「要留什麼樣的寶呢?」 慧倫法師提到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當時他參加青年夏令營,活動尾聲,大家在大殿內捧起一盞燈,法師叮嚀青年:「信仰是心靈永遠的家,未來遇到任何困難,信仰是大家永遠的依靠。」人總是追求外在的財寶,卻不知內心有無限的財源。以信仰的鋤頭挖掘,有信仰財,能充實心靈、豐富人生,才是無窮無盡的財富。 前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菩薩!救我!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10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 作者其他文章妙筆禪心 書法字中有畫臨終關懷自然‧禪心‧生命 釋慧昭、莊美昭捕捉瞬間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