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之寶 梅勝傑 |2018.07.15 語音朗讀 21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姝文居士 圖/人間社林文輝居士 圖/人間社郭瑞宗居士 圖/人間社慧倫法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梅勝傑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傳家之寶」,七月八日在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國際佛光會南區協會區副會長郭瑞宗、林文輝、及區委員王姝文三位與談,分享信仰的傳承經歷。 慧倫法師表示,有佛法的思維,信仰的傳承,能夠帶給人內心一股安定的力量,在面對各種困頓、挫折的時候,就有一個內心世界,幫助自己轉念、轉心、轉向,這樣生活就能有了退路。 郭瑞宗、林文輝都出身佛光家庭,從小接受人間佛教洗禮,一家三代都是佛光人,也已將人間佛教向下傳承扎根。王姝文則站在第一代、女眾的角度,敘述了如何展現佛法帶給他的智慧,順利將人間佛教傳承給了下一代,及親朋好友。 郭瑞宗分享小時候隨父母、長輩接觸佛光山的照片,表示老家住紅毛港,以捕魚維生的長輩二十五年前便放棄了捕漁的行業,一方面避免殺生,也認為要以信仰及良好的教育傳承給下一代。 他把信仰傳承給兩個兒子,從小帶他們上佛光山,在山上學習才藝,也到海外道場參訪,增長了國際視野。一個跟隨媽媽,傳承佛光童軍教育;另一個兒子則隨自己學習擔任金剛義工。郭瑞宗祝福每位佛光人都平安幸福,以《華嚴經》中:「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與大家結緣。 林文輝亦是善根深厚,從小跟隨祖母到佛寺、念佛。他表示傳承不是觀念,而是責任。俗云:「富不過三代。」香港曾做了實驗,追蹤七千個留有相當遺產的家庭,僅有三人仍享有祖先的餘蔭,證明傳統觀念留財、留產給後輩,並不可靠。許多富有的企業主,身後子女為財產反目成仇、對簿公堂,可見有形財富的傳承並不究竟。 「要傳寶給子女,他們願意接受、照單全收嗎?」 林文輝表示,能以身作則的人才有力量和熱忱去要求別人;如果子女不接受,要反省自己是否還有不足、尚未做到的地方;若確實都做到了,子女仍不接受,就是因緣不具足,要耐心等待。 王姝文說,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若能善用,能增加祖先的光榮,不能善用反而是遺禍子孫。現在的人漸漸知道,要留道德、技術,錢未必是寶。他表示星雲大師的建議很好:養成子女勤勞的習慣,勤勞是寶。把好的觀念傳給子孫,如道德、慈悲、愛心,子孫福報將一生受用無窮。留好名聲給兒女,父母的美德才能庇祐後代子孫。把佛教信仰世代傳承,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講道德、信因果、修心養性,不但能興家旺族,更對國家、社會有益。 身為南台別院佛光童軍主委,王姝文讓孩子從小在道場參與童軍,學習三好、四給,懂得結緣,具有國際觀、慈悲心,現留學英國,也是常在當地道場發心服務,成功把佛法傳承給了女兒、女婿、親友。 「要留什麼樣的寶呢?」 慧倫法師提到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當時他參加青年夏令營,活動尾聲,大家在大殿內捧起一盞燈,法師叮嚀青年:「信仰是心靈永遠的家,未來遇到任何困難,信仰是大家永遠的依靠。」人總是追求外在的財寶,卻不知內心有無限的財源。以信仰的鋤頭挖掘,有信仰財,能充實心靈、豐富人生,才是無窮無盡的財富。 前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菩薩!救我!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妙筆禪心 書法字中有畫臨終關懷自然‧禪心‧生命 釋慧昭、莊美昭捕捉瞬間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