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羅熙珍、黃蘭雁大樹報導】專攻「紫雲燒」的藝術家林昭地帶領十二位學生在高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聯展,包括手拉胚、手擠胚、陶板及捏塑等兩百七十件作品展出「陶香」。展至七月十九日。
林昭地長年定居高雄縣大樹鄉。他原本是個嫌棄泥土的年輕小夥子,結果被一位日本師傅訓了一頓,師傅告訴他如果世上沒有泥土,萬物和何生存?學藝就是要練就一雙巧手,將泥土變成黃金。於是他決心埋首學藝,變成一位台灣傳統陶藝達人。
林昭地偏愛燒製有古早味的陶器,作品不喜上釉,保持原色,有源自於柴火、落灰所形成的流紋、火紋,燒成氣氛有如「紫火行雲」,因此被陶藝界喻稱「紫雲燒」。部分變體作品,有的大片剝落成浮雕圖案,反而受到青睞。最引人矚目的,是形成聖火光暈的火紋。這種技法,林昭地說,除了手拉坏型塑時不刻意修飾,燒製過程的選用材料、注意火候,不能稍有閃失,時間長達四個月。大樹鄉的黏土土質,上層屬酸性,下層屬鹼性,酸鹼土塊必須攪拌中和,燒製出來的陶器,才不會有空隙滲水。
林昭地展出的作品圍繞在早期生活中所使用的陶器用皿中,像是一般俗稱的生活七件事酖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皿器,雖然林昭地堅持作品不上釉,但他卻希望學生能多方嘗試,因此學生的作品呈現出釉彩的多元化,有的作品散發出金屬光澤。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林昭地是總館五年來唯一辦展的在地人,期盼藉由此展覽,能吸引更多在地藝術家來申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