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歲白頭少年 照顧 3 代人

 |2018.07.06
2097觀看次
字級
陳柏翰(左四)與家人、老師(左一、右一)合影。圖/羅建旺
陳柏翰(左)孝順阿公、阿嬤,照顧身心障礙的大伯、兩位叔叔,獲陳金德表揚。 圖/羅建旺

【本報宜蘭訊】十五歲少年陳柏翰是宜蘭縣孝行楷模,也是全國孝行獎得主,他平日除了課業壓力,還要幫忙照顧阿公、阿嬤,還有身心障礙的大伯和兩位叔叔,年輕輕輕就長出白髮,讓家人無比心疼,但陳柏翰說,「孝順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

今年剛從宜蘭縣順安國中畢業的陳柏翰,家庭貧困,從小父母離異,長得高頭大馬的他一肩扛起照顧家人的責任。陳柏翰暑假過後將到羅東高工讀機械科,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感念他的孝行,昨天特別致贈一萬元助學金,讓他可以買制服與上課需要的工具。

陳柏翰全家九人租屋同住,阿公、阿嬤年紀大,父親工作收入不穩定,大伯父腦性麻痺、兩位叔叔罹患先天性水腦症,有一位叔叔在外地工作,但收入微薄;家裡雖有身障津貼,但僅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每天放學回家除了協助照顧伯、叔,還會幫忙煮飯、洗衣。陳柏翰是全家人的「總舖師」,放學一回家就拿起鍋鏟,煮出一頓頓樸實卻美味的佳餚。

小小總舖師 無怨無悔

儘管命運坎坷,但陳柏翰仍樂觀面對,他說,「我就是出生在這個家庭,就做應該做的事,用平常心,孝順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他最大心願是當個機械工程師,好好打拚賺錢,有能力時給家人買間房子,大家住在一起會很快樂。

陳柏翰從小由阿公、阿嬤拉拔長大,面對每天繁忙的家事與照護工作毫無怨言,每天笑容以對。他說,這些事情,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點不以為苦。樂觀進取的他,不因生活貧困而消極,從不抱怨或比較,反而展現得更強韌與堅毅。

他表示,最敬佩的人是阿嬤,希望可以好好孝順阿嬤。但家庭環境的現實壓力,竟讓年僅十五歲的他長出不少白髮,讓阿公與阿嬤非常心疼。

不過,這個讓人心疼的孩子,也是老人家的驕傲,阿嬤說:「柏翰下課就拿起鍋鏟做菜,全家沒有人煎魚煎得比柏翰好看,還不黏鍋。」

學校導師陳雅琪知道陳柏翰的家境後,積極協助申請春風計畫,讓他能專心讀書升學,陳柏翰也因此獲得推廣愛與品德教育的「普仁獎」,但懂事的他除了用來購買書籍文具,將大部分獎金都拿來貼補家用,減輕阿公、阿嬤的負擔。

夢想買間房 溫暖全家

儘管家裡收入不豐,但阿公阿嬤仍想辦法讓兩兄弟讀書,柏翰感念阿公阿嬤從小無論風雨多大都會載他及弟弟上、下課,因此在國小二年級時,把自己的生長歷程寫成文章,也學校老師十分感動。

「未來要習得一技之長,為全家人買房。」陳柏翰說,孝順本來就是該做的事,對於獲獎他保持平常心,未來會不斷精進自己,好好賺錢買一間房,為全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是他的夢想,他更靦腆的說,全家人住在一起最溫暖。

陳金德昨天指示民政處協助陳柏翰未來三年的學費,並會申請中低收入戶補助,縣府也會透過長照系統照顧身障叔伯,分擔照護壓力;他還鼓勵陳柏翰好好念書,猶如生鐵歷經淬火敲打錘鍊成鋼,也相信陳柏翰終將綻放最耀眼的人生光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