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唯一晉級世足賽十六強的亞洲隊伍,昨天凌晨對上有「紅魔鬼」之稱的比利時,一度取得二比○優勢,可是後來被比利時追平,在傷停補時最後三十秒踢進絕殺球逆轉,留下滿場錯愕的日本觀眾和流下不甘心淚水的日本球員。
國際足總執行長在推特上貼出一張照片表示,日本雖然輸球,仍把休息室保持乾乾淨淨,還放上俄文的感謝卡,感謝他們的粉絲主動幫忙清理球場,大讚這才是「真正的強者」,是「所有球隊的典範」。
日本球迷還合唱動畫主題曲,展現和平與友誼。日本隊好球技和好品格的良好表現,讓我想起曾經帶球隊參加全國賽的一段陳年往事。
過去,多數參與球賽的隊伍都不大重視生活教育,不是團隊散漫毫無紀律,就是滿口粗話不遮掩,讓部分親師生對於參與球隊退避三舍。
我在逸仙國小遇到一位與眾不同的余教練,他帶球隊不僅重視技能,也關注球員的品格,品行不佳的球員不是被退隊,就是會減少上場比賽的機會,所以全隊球員都知道要同時追求好球技和好球品。
有一年,我帶隊到屏東比賽,主辦單位看到我們球員的好表現,決定頒發給我們一座「生活教育楷模」獎盃。
雖然我們只獲得亞軍,但是在返回台北的途中,就有其他參賽隊伍的隊員在網路上留言,稱讚逸仙國小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師」,就像日本獲得外界一致的讚許。
我也曾參與球隊的訓練,建議國內體育教練要以「好球技加好品格」作為訓練目標,培育我們的孩子成為術德兼修的好運動員,而不再是只要好成績,卻不管球員的品格行為,品格行為不佳的球員,無論球技再怎麼精湛,都不會是一流的好運動員,唯有好球技加上好品格,才是我們應該努力培育的運動楷模。
吳悅(台北市/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