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施明哲率領的研究團隊,已成功畫出台灣原生種蝴蝶蘭的遺傳圖譜,未來可望研究培育出不同顏色、形狀的新品種蝴蝶蘭。
蝴蝶蘭是我國重要出口的花卉之一,但是蘭花的生長期需要二到三年,花農如果要培育新品種的蘭花,就必須不斷雜交,不僅耗時耗能,成功率也低。
施明哲研究團隊長期研究蘭花,此次獨步全球,將白花蝴蝶蘭的全基因體繪製成染色體圖譜及遺傳連鎖圖譜,建立完整的分子育種系統,一一對應基因與蘭花的表現特徵。
施明哲表示,未來可望透過研究遺傳圖譜,針對蘭花的顏色、形狀等特徵,精準地訂製出新品種,也就是說花農未來可以視市場需求,或是依客戶需求,客製出獨特的香味或顏色的蘭花。
施明哲說,蝴蝶蘭染色體圖譜可提供演化學家參考,進一步探究蘭花為適應不同生態系統所衍生的基因演化、特殊構造等生存策略的來龍去脈,「這種繪製染色體圖譜及遺傳圖譜的方式,也可應用在其他的農作物」。
這項研究已刊載於國際植物科學領域代表性期刊《植物生物科技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