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經驗》劉必榮的學思歷程

蔡恆翹 |2007.06.10
897觀看次
字級

五月十六日晚上,我在台大文學院演講廳聆聽劉必榮教授演講,講題:「我的學思歷程」。劉教授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談判學大師,橫跨學術、媒體、企業三個領域,劉教授學術根抵深厚,閱歷豐富,演講內容紮實,聽了劉教授這場精闢演講,我纔逐漸體會「融會貫通」的深層意涵,原來人的才學是可以透過勤學、閱歷、思考,加以融會連結的!在Q&A時,我請教劉教授兩個問題:「1.台灣的教育要如何做才能使教育活化起來?2.孫子兵法如何運用到談判學上面?」劉必榮教授這樣的回答我的問題:

首先,我們的學生和美國學生最大的差別是:我們的學生是「學而不思」,美國的學生是「思而不學」,美國的學生搶著問問題,台灣的學生不敢問問題。我們的教育要刺激思考、鼓勵同學多思考。有時候論文題目找不來,就是缺乏靈氣!老美的腦筋比較活,發問的方式讓人shock,不同的腦袋不同的智慧在碰撞!我在台大兼過課,台大學生就是比東吳的同學好,台大學生在回答問題可以從好多的角度探討,東吳的學生則從一個角度。台灣的學生教缺乏包容,一定要把對方幹掉。學談判不做yes or no,要用 if!談判的最高境界有如庖丁解牛,已經到了「技進於道」的境界!其實一個老師影響學生往往是一兩句話、一念之間!

其次,讀孫子兵法要看緣分。文人談兵法與武人談兵法是不一樣的,我一九九二年到大陸參加一場孫子兵法研討會,從此我把孫子兵法連結運用到談判學上!德國人日本人看孫子兵法的角度與我們不同,從文化的角度,豐富我們對孫子兵法的認識!「可勝在敵」,誰先犯錯誰先輸,談判如用兵,是有層次、有節奏的!

最後,劉必榮做了兩個結論:1.努力學習與思考,生命像活水源頭。2.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貴人只會幫你開門,沒準備好,門開了也沒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