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過去遇到颱風來襲是否停班停課,常須依賴地方首長的「神預測」,但若判斷失準,也常遭民眾抱怨。中央氣象局表示,為使各縣市能掌握最新的颱風資訊以進行應變決策,今年颱風警報期間,颱風直接侵襲的前一天晚間七時,將與縣市首長召開視訊會議,協助地方政府面對颱風的侵襲。
此外,對於強風及高溫,氣象局今年起推出「颱風強風」告警、高溫資訊等新服務。其中,高溫分成黃燈、橙燈及紅燈的三級,將從本月十五日起上路,提醒民眾防範。這也是因應去年十一月立法院提案,要求強化高溫資訊發布。至於「颱風強風」告警則是比照地震速報,除了手機收得到,電視台也會蓋波,強力對民眾發布。
氣象局長葉天降昨天在行政院會中報告「氣象資訊智慧應用成果與展望」,他表示,為使各縣市能掌握最新的颱風資訊以進行應變決策,今年颱風警報期間,颱風直接侵襲的前一晚七時召開視訊會議,與縣市首長連線,說明對颱風動向、影響時程及風雨預估等重要資訊。
新制上路後,對於颱風假的判斷,是否由氣象局與地方政府共同扛責?葉天降表示,「氣象局掌握氣象資訊,應該扛大部分的責任」,因為別的單位沒有做氣象預報,但大家還是應該體認預報有其不準確性。
葉天降在院會中提到,「在國際上,兩天前的預測,誤差大概是一百五十公里」,但就台灣而言,這已經是「預報南部,可能跑到中部來」,誤差影響滿大的,他強調,颱風預報非常困難,也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氣象資訊都是氣象局提供的,希望大家能體認「預測本身就有誤差存在」。
新的做法,是否能夠減少「放了颱風假,卻無風無雨」的判斷誤差?葉天降表示,過去只有電話聯繫,未來加上視訊會議,不見得能夠減少「誤判」,因為錯誤仍然會發生,民眾應該了解「預測本身就有誤差存在」,但政府是一體的,他認為不必特別去歸責是地方政府的錯,或是氣象局的錯。
葉天降表示,繼去年利用細胞廣播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今年颱風季將針對颱風劇烈強風,新增「颱風強風」告警服務。
有關高溫三級資訊,黃燈是指地面氣溫達攝氏三十六度以上;橙燈是指氣溫達攝氏三十六度以上,且持續三天以上,或氣溫升達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氣溫達攝氏三十八度以上,且持續三天以上,則為紅燈,提醒民眾防範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