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老屋改造 注入新價值 阿嬤的家 袁世珮 |2018.06.06 語音朗讀 22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阿嬤家的扶手,象徵與阿嬤「牽手」。圖╱陳正興 阿嬤家「蘆葦之歌長廊」懸掛1000多支透明空管,象徵台灣受害的慰安婦人數。圖╱陳正興 阿嬤家屋外有董陽孜的書法題字。圖╱陳正興 阿嬤家咖啡廳牆上,裝飾著銅雕的公雞。圖╱陳正興阿嬤家博物館設計師吳聲明(左)、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右)。圖╱陳正興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地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56號 (近捷運大橋頭站)。圖╱陳正興 文╱袁世珮 迪化街這人聲雜沓的古老商圈,在相對安靜的北區,遠遠看到打洞鋼板映射出的光影,那是蘆葦、公雞、書法家董陽孜「阿嬤」二字,還有慰安婦阿嬤們的一生。 老屋新生 並列金獎 慰安婦議題,歷史難以承受之重,在這街角一隅,卻剪除了仇恨,重生為力量。一如這百年老屋,從最早緊臨淡水河的棺材店、油漆店,變身為「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與「新富町文化市場」並列金獎。 迪化街256號是個具體存在,而台灣1000多位慰安婦,等不到日本政府道歉,逐漸消逝在歷史中。婦女救援基金會1992年起為阿嬤們奔走,並在這棟與小桃阿嬤同齡的兩進式老屋,留下以古鑑今的資本。 而如此跳脫單純改造老屋的思惟,創造新價值與意義,正是「阿嬤家」獲獎的理由。 先喝杯咖啡 再聽故事 咖啡館裡坐了不少客人,看似文青而無關慰安婦,其實大面牆上的紅銅鏤空雕刻著阿嬤的公雞畫,沿著走道往後,斜坡木板道就是展覽館的開始。館長康淑華說:「來喝咖啡的人幾乎都會進到後場,他們也想看看老房子。一年多下來,我們非常努力把這個空間打造起來,已有超過四萬人次參觀。」 咖啡店變成重要的平台,讓人願意靠近、走進,認識慰安婦這個有點久遠的議題。他們走進來後,感受到的會是力量。 不講仇恨 不驚嚇觀眾 特別的是,到大稻埕的日本觀光客也不怕走進來,現場留言牆上,就有很多日本遊客的留言。「因為這個空間的呈現,讓他們覺得好像卸下了背負的原罪,不再覺得很有壓力,又有機會認識更多相關的歷史。」康淑華說,這正是「阿嬤家」和南韓等其他地方慰安婦博物館不同的地方,這裡不講仇恨、不驚嚇觀眾。 讓老屋重生 找對靈魂 十禾設計主持人吳聲明是「阿嬤家的博物館」的建築師,讓這棟迪化街老屋帶著阿嬤歷史一起拿下「老屋新生大獎」。 38歲的吳聲明坦言,接案前對「慰安婦」議題了解有限,是被阿嬤們作品中透出的力量打動,「我們做這個館的意圖是讓更多人回來,去讀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也讓這個街道有新的思惟,這才是老屋新生的核心價值。」 一磚一瓦 都有故事 阿嬤家是傳統長形街屋,二進格局分為咖啡館、博物館主館、身心工作坊3部分,改建時的屋況雖然近百年,結構大體安全,但要變成博物館,仍有隔音、漏水等要解決,尤其要加進公共設施,還安置了「全台最漂亮、全館最科技的小電梯」。前提是改裝不破壞房子、不穿梁、不打牆。 「很多慰安婦的議題都是仇恨,檢討誰是加害者,但我們在這個館看到的是這群婆婆的生命力量、看到她們偉大的地方。」吳聲明說:「所以我們選擇的概念是陪伴,平心靜氣訴說這個故事,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故事。」 入口意象重點是將商業街轉化為博物館,吳聲明將宛女阿嬤的畫轉成牆上的圖案,以舊銅片打洞,漫出公雞和蘆葦的圖案,溫暖地照亮街角。 進到咖啡館,牆面同樣是阿嬤的畫作,櫃子打開,還有其他阿嬤的集體創作。以最有溫度的銅為材質,會隨著時間氧化,愈來愈柔和。 入口的第一步就有扶手,扶手是陪伴的概念。吳聲明說,牽著扶手,就像婆婆牽著你的手,慢慢地逛完博物館,蓮花阿嬤去年2月再次造訪,就是自己扶著扶手,慢慢看完所有的歷史和故事。 裝置藝術 震撼人心 還有四處可見的象徵「蘆葦」,取自聖經「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也呼應婦援會紀錄片《蘆葦之歌》,象徵慰安婦苦難但堅韌的生命力。其中「蘆葦之歌藝術裝置」是一個震撼的展示。 總數1000多支的透明空管吊掛在天花板上,象徵台灣受害的慰安婦人數,其中59位勇敢站出來的阿嬤,就以銅管表現,那些銅管是燈光,當觀眾把手伸過去,阿嬤的名字會出現在掌心。曾有位阿嬤的女兒來到這裡,看到媽媽的名字出現在她手心內,眼淚就掉下來。 扶手盡頭是後方圍牆上的生命樹銅雕。這本來是紙雕藝術家林文貞的作品,70×70公分的原作描繪6位阿嬤的生命,吳聲明放大後放到牆面上,讓藝術生命樹與如今欣欣向榮的綠樹輝映。 再往裡走是阿嬤們在身心治療時的作品,面具的正面是笑臉、但鏡子裡反射出面具後面的紅色眼淚;或者等身的人體畫像,心臟位置的混亂。 阿嬤們是懷抱著這樣的人生走過來的,因為這個空間,把人引到這裡聽她們訴說。這正是吳聲明與團隊透過空間動線安排、材料及圖案,和老房子對話,展現阿嬤們的生命全貌。 前一篇文章 科技種田的農二代 千頃農地iPad打理 下一篇文章 燈塔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19 城市旅遊 來點鮮玩意法水長流光雕秀 看星雲大師故事 2法水長流光雕秀 看星雲大師故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