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邦部落餐廳老闆汪啟德十年來倒貼油資,為達邦國小學童張羅午餐食材,孩子們格外珍惜每頓午餐。圖/劉學聖
達邦部落餐廳老闆汪啟德十年來倒貼油資,為達邦國小學童張羅午餐食材,孩子們格外珍惜每頓午餐。圖/資料照片
【本報嘉義訊】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國小及其里佳分校,國小及幼兒園師生共約七十人,為了一頓午餐,食物里程來回超過一百四十公里,靠著山區達邦部落一家餐廳採買時「順道」協助學校採買午餐食材;餐廳老闆汪啟德說,每次學校更換校長時,他都向校長反映「不想做了」,但想到小朋友沒午餐吃,禁不住校長的懇求,他又心軟了。
常想不做了 又不捨學童餓肚子
六十三歲的汪啟德是達邦山區鄒族原住民頭目家族的成員;山上的複合式餐廳,主要經營者其實是他的小孩,他每周固定兩次到嘉義市區,幫孩子經營的餐廳採買,順便採購達邦國小及里佳分校午餐的食材。
汪啟德表示,十年前自己的孩子在達邦國小上學時,有廚師證照的太太就擔任學校廚工,長期下來手臂受傷,因此讓他協助切菜;當時他為小朋友切菜備料,覺得葉菜品質太差,像是被淘汰的次級品,心疼覺得「這是給孩子吃的菜嗎?」在當時校長請託下,他與太太商量「乾脆幫孩子們買菜」,一買就是十年。
為了到嘉義市區買到價格合理、品質好的菜色,他每周兩次凌晨二時三十分從達邦山區出發下山,趕在上午七時前在傳統市場採買,才能買到好食材、好價錢,再趕上山把菜放進學校冰箱,讓廚工準備學童的午餐。
當做功德 真正問題盼政府解決
汪啟德說,他還自闢菜園,種高麗菜、油菜等,當學校老師開出相關菜單時,他可以貼補一點;他坦言,學校給的菜錢,在沒有災損、菜價平穩時剛好打平,還沒有算他上下山的人工與油錢,一周兩趟來回共二百八十公里,油錢就要一千元,這些都當作發心奉獻、為小朋友們服務,「是做傻事、做功德」。
政府推行四章一Q,希望小朋友吃得更好,汪啟德說,要他配合沒有關係,但實際上對山區學校根本做不到,一位小朋友補助三點五元,「踩一次油門就沒了」。汪啟德表示,他也曾想辦法配合政府政策,因為山上有自己的菜園,因此他申請了四章一Q中的「Q」追溯系統,但政府規定,一定要跟山下特定業者採購;他與業者接洽,對方一聽到是這麼小量、成本這麼低的採購,根本無法成交。
每一任校長到達邦國小,他都表示想要退休、不做了,但校長總是不斷懇求,若他不做,也找不到人願意做。汪啟德今年六十三歲,他說,最多還能幫小朋友再買十年菜,但問題還是需要政府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