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表示,去年底台灣家庭部門借款達十五兆元,為央行統計以來的十五年新高,債務相對GDP比率約百分之八十六,高居亞洲第二,顯示民眾債務負擔沉重;但因家庭部門借款違約率低、家庭淨資產占比高,不致對整體經濟金融產生重大風險。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彙整二○一七年初至今年四月間國內外經濟及金融情勢發展,並分析可能影響台灣金融體系的風險,提供各界參考。
報告顯示,二○一七年底,台灣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擴增至十五兆元,債務相對GDP比率百分之八十六點○七,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南韓,相對可支付所得總額倍數則升至一點四二倍,為近年新高。
央行統計,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新加坡家庭部門債務相對GDP比率介於六至七成附近,中國大陸約四成。
央行資料顯示,去年底家庭部門借款用途裡,以購置不動產占百分之六十三點五六為主,周轉金借款占百分之三十三點八次之。
銀行業者分析,家庭部門負債攀升,很可能是民眾對於經濟復甦「無感」的主要原因;而家庭部門負債與日俱增,最關鍵的主因,就是高漲的房價。去年第四季台北市貸款負擔率及房價所得比分別為百分之六十一點五二、十四點九九倍。
官員表示,二○一七年底,家庭部門在金融機構借款的逾放比率僅百分之零點二七,仍在相對低點,顯示信用品質未明顯惡化。
央行指出,台灣家庭部門債務比重雖高,但增幅較亞洲鄰國平緩,加上家庭部門向銀行借款違約率低、儲蓄率及家庭淨資產相對GDP比率高,財務體質仍屬穩健,加上近年失業率及放款利率續處相對低點,均有助家庭部門維持穩健的償債能力,不致對整體經濟金融產生重大風險。
家庭儲蓄率 平均逾21%
央行統計顯示,台灣近十年家庭部門儲蓄率平均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二五,遠高於德、美、日等主要國家,且家庭部門淨資產龐大,約占GDP的八點五倍,亦遠高於英、美、南韓及新加坡等國。
同時,央行提醒,隨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逐漸走向正常化,可能推升國內利率,加重家庭部門償債壓力,銀行應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情勢變化,並適時提醒借款人留意未來利率變動對償債能力的影響,以避免對金融體系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