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醫師利用人體解剖圖、投影片,向病患及家屬解說病情或手術過程,常因不夠立體,無法讓對方有全面性的通盤了解。為幫患者解惑,三總上周開始於全國首度結合VR虛擬實境及3D列印醫療模型技術,於神經外科門診創設「智慧外科診間」,讓醫師透過VR技術和患者解說病情,目前用於腦瘤、脊椎腫瘤等患者,迄今已獲服務的三名患者,反映良好。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主任湯其暾醫師指出,透過VR技術,能夠促進醫病溝通,讓患者一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共同決策出最好的治療方式。透過3D列印技術的臨床實際應用,可以讓醫師術前有更完整的手術評估,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減少出血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湯其暾說,醫師要為病患進行腦瘤、脊椎腫瘤、椎間盤凸出等手術,常因病灶牽扯到神經、骨骼等,不易讓患者了解,即便用人體解剖圖或投影片解說病情,仍然不夠清楚。而今,利用VR裝置虛擬實境,能讓患者「身歷其境」,更清楚了解病情及手術方式,同時也更能體會手術的難度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