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甲訊】從小鍾情於木工的李義雄,賣麵空閒就創作袖珍家具,最近作品「神明廳」以老家原貌縮小十分之一,栩栩如生,令人讚歎。
今年四十九歲的李義雄,三年多前,有一天走在大甲街上,發現不少老屋被拆除,心中浮起一個疑問「為何不能留下來」,最後啟迪他創作袖珍傳統農村的想法,而完成了「神明廳」。
為了將老家神明廳完整保留下來,老照片、日曆、紙匾等都完整呈現,花了李義雄快一年時間。創作的都是小時候家中的傳統家具,他都依原件、原功能縮小製作,如抽屜、拉門一定可開啟,作品件件唯妙唯肖。
李義雄表示,他父親李炳茂以前經營「義盛家具行」,在中部頗負盛名,專製傳統家具如八仙桌、衣櫥、飯櫥等,他十多歲時也曾幫忙一陣子,後來家具行收起來,他未進一步學習技藝,但對木工的喜愛,卻沒有一天忘懷。
從十六年前開麵店起,他每天抽出一個小時來回味做木工,但不是一般大型家具,而是袖珍的傳統家具。原想朝量產販售,好貼補家用,但做出幾件作品後,卻越看越順眼,捨不得賣,因此走向創作之路。
十多年來,他只賣出一件一組家具,還是一位台北人來店三次不斷遊說,最後被感動才割愛。
去年李義雄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院主辦工藝設計競賽新秀獎;這幾年有感於傳統農村景象,因都市化一點一點消失,亟思保留下來,為本土藝術創作走出新路,作品除了「神明廳」,四○、五○年代常見的流動雜貨商,挑擔或騎腳踏車的,他都一樣以原尺寸的十分之一創作重現。他的願望是有朝一日在大甲成立袖珍藝術館,保留古早台灣社會的一部分,並發揚台灣木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