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有三十三鄉鎮市,是非六都縣市最多,每次選舉投入的成本都不小。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行政院通過《行政區劃法》草案做為未來調整行政區法源,引起地方熱議。台南市民政局長陳宗彥說,台南永康區有二十三萬多人,龍崎區卻只有四千多人,相差懸殊,早有調整訴求。不過人口少的鄉鎮憂心處境會更差,偏鄉聲音可能更出不來。
陳宗彥說,原台南縣、市二○一○年合併升格後,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公債法等配套理應同時通過,但至今只有公債法上路,升格衍生的問題無法解決。
「濫用的可能性非常高」,國民黨前立委、台南市長參選人高思博憂心,縣市長藉此「消滅」不同政治色彩的鄉鎮長,達到政治目的;此外鄉鎮長由人民投票選出,縣市長有權將鄉鎮合併,豈不違憲又違法?美其名提升效率,其實是犧牲偏鄉。
屏東縣三十三個鄉鎮市有三分之一不到一萬人,最少的霧台鄉只有三千多人。行政院推動行政區整併,霧台鄉長杜正吉質疑「難道只有整併一種方法?」文化差異太大不能勉強在一起,當年魯凱族生活圈被一分為三,分屬高雄、屏東及台東縣市,面臨文化流失危機,如要整併應考慮恢復魯凱族完整生活圈。
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黃建嘉表示,鄉鎮整併不會只考量人口,面積、距離及族群等因素都會列入考量。
高雄市民政局長張乃千說,全市三十八個行政區人口差距不小,幾個地理環境相近、人口較少的區若能整併成一個大區,更有利市府資源分配,但反彈聲浪不小。
新北市民政局長江俊霆指出,行政區調整牽涉層面複雜,市府未來定會根據法案內容,充分溝通並尊重地方民意,由下而上凝聚共識才會調整。
對於行政區調整,基隆市長林右昌回應,此事有待地方各界和議會進一步討論凝聚共識,他暫時沒有考慮。
台中市民政局長周永鴻表示,行政區調整在縣市合併的直轄市更加複雜,需要整體研究與評估,台中目前沒有調整規畫。新竹市和嘉義市也說,目前行政運作順暢,沒有調整行政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