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在八橫八縱幹道路廊上推動十六線幹線公車,今年四月全數上線,公運處指「第一階段成效良好」,但有不少人質疑,車牌LED燈光顏色、站牌顏色都不統一,辨識不易,而且以純文字命名取代數字編號,外國人想搭車,恐怕也會「霧煞煞」。
台北市去年七月將五條原有公車路線微調,並改名為仁愛、民生、內湖、敦化、松江新生幹線公車,根據規畫,幹線公車南北向為綠色,東西向為藍色,其他方向為黃色。不過車牌LED指示器顏色,白天看時不明顯,且LED燈光顏色會一直變化,各公車業者使用的字體也不一樣,站牌也未依照路線顏色區分。
今年四月再讓十一條路線變身為中文命名的「類捷運」路網,沒有了數字編號,車頭LED指示器也變成滿框中、英文字,有些路段有兩種不同路線的幹線公車會進站,考驗外國人、外地人的秒讀辨認能力。
淡江大學運管系教授張勝雄直言,推動幹線公車為的是簡化,同時該刪減無效的路線,但現在北市府是疊床架屋,讓公車愈來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