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同行 讓佛教學術深耕 羅智華 |2018.05.14 語音朗讀 15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致詞表示,研討會印證了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的真諦。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帶領團隊進行研究的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感謝佛光山與各界促成此次活動。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佛陀紀念館與英國杜倫大學首度合作舉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學術研討會,各國考古學者齊聚佛光樓。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羅智華高雄大樹報導】為推動佛教學術深耕、呈現佛陀誕生地遺址考古成果,佛陀紀念館與英國杜倫大學首度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學術研討會,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澳洲等各地學者齊聚佛光樓,透過一篇篇擲地有聲的論文,引領大眾回到佛陀生長的年代,探究佛陀從出生到成道的弘法歷程,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心保和尚:印證「成佛在人間」真諦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致詞時熱烈歡迎學者蒞臨,他談到這場學術盛會可說是為慶祝佛誕節而舉辦,此次研討會藉由考古研究發現佛陀降生年代比文獻記載還要早,不只證明了「佛陀出生在人間」的說法,也印證「修行在人間」、「成佛在人間」的真諦。 他表示,對佛教徒來說,透過親身修行體悟佛陀宣說的道理,是「悟道」的重要一環;藉由此次學術討論,讓我們還原兩千多年前佛陀誕生的時空背景,就如同「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心中」,令人備感親切,讓人對學佛、行佛更具信心,感謝學者提供多篇重要論文,共同成就這場殊勝論壇。 夢想化為真實 佛光山團隊令人讚嘆 宜蘭縣文化局長李志勇在開幕典禮談到,他身為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祕書長,長期結合國際團隊推動文化保存,樂見佛館舉辦這場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遺址維護重要性。擔任開幕貴賓的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則藉此機會向各國學者介紹星雲大師成立佛教學院的宗旨,提到佛教學院是以融合古今與中外教育模式為特色,希望藉此培養學生與眾不同視野與胸襟。 「無論是辦活動還是策畫展覽,佛光山團隊最令人讚嘆的地方,就是能將不可能的夢想化為真實。」擔任佛館顧問的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說,每次造訪佛館都有耳目一新感受,在他看來,佛館不僅是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更是不斷創新的教育場域,也造就每年千萬民眾參館的高人氣。 維護佛教文物 遺址永續流傳 帶領團隊進行研究的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感謝佛光山與各界促成此次活動,讓各國學者齊聚一堂展開對話,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不僅發表研究成果,也研議如何因應佛教文物維護面臨的挑戰。他並以「佛陀年少時成長之地—迦毗羅衛古城的新發現」為題,揭開研討會序幕,以投影片圖文並茂地介紹團隊在當地考古情況。 他表示,此計畫結合跨領域專家進行地質考古學、物理學勘察,藉由石牆、土壤的科學分析,推算出迦毗羅衛古城等城市的建築形態與年代發展。除研究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珍貴遺址「永續流傳」,羅賓.康寧翰與團隊在當地辦教育活動,教導古城居民、學生,建立古蹟維護意識。 第二篇論文發表則由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以〈重新發現藍毗尼─佛陀誕生地〉為題,介紹團隊當初是如何發現佛教遺址,並根據前人留下的文獻找到藍毗尼園正確位置。眾人通力合作發掘出遺址文物,讓兩千六百年前的藍毗尼園,完整重現世人眼前。 前一篇文章 老象溜滑梯 升格校園裝置藝術 下一篇文章 犍陀羅文化遺產 佛像、雕刻、建築豐富體現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鎮長畫家 畫下台灣風土阿里山森鐵 推特色列車南華建築系周承雋 獲台東設計金質獎佛大強化AI教學 資訊系熱門南華註冊率9成6 12學系滿招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