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出證據 佛陀是人不是神

連憶蘭、蕭惠珠 |2018.05.13
1893觀看次
字級
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典藏的〈樹下誕生圖」片岩,描繪的是悉達多太子誕生的情景。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考古學家發現藍毗尼及印度阿育王石柱。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連憶蘭、蕭惠珠高雄大樹報導】佛陀是人還是神?悉達多由人成佛的修行、說法歷程,是虛構的故事嗎?昨起至二十二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跨越時空回到二千六百年前,與佛相會。

「根據杜倫大學對藍毗尼園遺址的考證,肯定佛陀的確是出生、修行、成佛都在人間,這是結合科學、考證、考古與信仰的展覽,讓人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昨天在開幕式上致詞時表示,佛館於國定佛誕節前夕推出「與佛同行」特展,格外殊勝,期許民眾在觀展的當下,能體悟佛陀教法、提升信仰。

杜倫大學二○一一年與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共組「藍毗尼園遺址」考古團隊,此次在佛館的展覽,是該團隊首次展出考古研究成果,透過考古和學術等科學證據,證明「佛陀是人不是神」,及其歷盡艱辛的成道歷程。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由佛陀紀念館和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共同策展,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漢強調,這次展出的出土文物,都是跨國團隊合作,讓考古成果展現在世人面前。

佛陀紀念館顧問、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教授張譽騰認為,透過考古證據,還原佛陀誕生地、生存環境,成功把佛陀從「神」還原為「人」。他也推崇展出內容廣闊,呈現歷史遺址如何和朝聖、觀光、社區居民整合的過程。

高雄市教育局局長范巽綠表示,透過三十二件珍貴的展品,讓人了解佛陀的事蹟,並效法佛陀從生老病死中覺悟,盡情學習和奉獻,享受快樂人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藍毗尼園遺址寄託對未來佛的期待,成為全人類和平與和諧的精神象徵。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表示,佛陀誕生於尼泊爾藍毗尼,二千六百年後,「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在佛館登場,因為佛陀而促成東、西方博物館團隊的結合,讓世人看見佛學的精采、法的延續、信仰的傳承。

此次展出有七個單元,除了有佛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創作出《八相成道》版畫,以嶄新手法展現佛陀從入胎到涅槃的生命歷程之外,還有許多首次公開的珍貴照片,包括多次主持印度河文明發掘的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百年前的攝影作品,《國家地理雜誌》攝影記者艾拉.普洛克,為藍毗尼園遺址拍攝的完整考古紀錄,實實在在地還原佛陀當年的生存環境。

在展覽開幕同時,藝術家許文融也獲聘為佛館駐館藝術家,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頒贈聘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