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合作 呈獻與佛同行

羅智華 |2018.05.13
2173觀看次
字級
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帶領觀眾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生活的歷史現場,與佛同行。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人間社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今年五月分的佛光山可謂熱鬧非凡、盛事連連,不只佛誕節慶祝活動比往年更為盛大,佛陀紀念館更首度與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發表佛教界最重要的考古報告。

在昨天的記者會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一語道出此次展覽的深遠意涵。對全世界佛教徒來說,藍毗尼園是最崇高的朝聖地之一,而佛陀紀念館當初是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館,佛館能在國定佛誕節前舉行這場國際首見的考古成果展,將佛陀誕生地的珍貴文物,一件件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只能透過紙本畫冊來遙想其貌,除了別具意義,對於推動佛教學術研究亦助益良多。

帶領團隊的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形容「這是世界級的國際合作」,感謝佛館籌畫盡善盡美的展覽,讓大眾能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的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

享譽國際的杜倫大學為世界百大學府,考古系名列全球前五名,學術表現有目共睹。此次展覽除介紹杜倫大學與團隊的考古成果外,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還親自前往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借展館方典藏的「犍陀羅佛像藝術及孔雀王朝銀幣」等三十二件展品,讓民眾得以窺見古印度佛像藝術之美,更清楚了解佛陀一生的弘法足跡。

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談到,此次展覽是從故事與信仰的角度,並結合科技、考古、科學、信仰等四大元素策展,引領大家實際走入佛陀故鄉,藉此追尋釋迦牟尼佛當年是「如何從人修行成佛」的成道歷程,相信這樣的內容對佛教徒不僅重要,更是人間佛教精神的體現。

藉學術研討

共籌遺跡保存良方

羅賓.康寧翰在回答法國文化評論家林祖強提問時,表示「此次展覽內容從裡到外都令人驚嘆不已,謝謝佛館提供這麼完善的展廳,將遺址文物完整呈現在你我眼前。不過,雖然後人將佛陀故鄉遺址妥善保存下來,但隨著全球觀光業蓬勃發展,也讓這些有形與無形的世界文化遺產保存面臨嚴峻挑戰,因此也期許各國學者能透過這兩天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共同研議遺跡保存良方,並結合各國力量,讓彌足珍貴的佛陀誕生地,可以達到永續朝聖與減緩貧窮兩大目標,將佛教歷史持續傳承下去。」

昨天出席記者會的貴賓有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尼泊爾藍毗尼發展信託首席聯絡官吉安尼.萊、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等數十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