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其蘊藏的石油、天然氣、漁業資源,早已是周邊國家覬覦的對象,包括台灣、大陸在內,有超過十國皆聲稱擁有南海主權。
美國在奉行航行自由權的原則下,派遣軍艦前往該海域巡視,造成中美兩國早有嫌隙,最近美國媒體指出,大陸在南海的永暑礁、渚碧礁及美濟礁,部署反艦巡弋飛彈與防空飛彈,由於性能及射程幾乎涵蓋整個南海,為原本平靜的海域增添緊張氣氛。
當大陸政府強調以歷史、核心利益的原則,來捍衛南海主權時,南海附近的島礁建設已不可避免,從二○一一年至今,大陸先後興建機場、港口與其他基礎設施,甚至以觀光的名義,吸引大陸人前往南海旅遊。
由於這些舉動過於頻繁,先後引發菲律賓、越南、印尼甚至南半球的澳洲不滿,認為大陸政府有意藉著南海議題,擴張伸展國力,直接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所建立的權力地位。
大陸為順利在南海島礁進行建設,面對區域內成員的質疑,選擇以經濟互惠模式拉攏,透過經濟利益的誘惑,降低周邊國家的疑慮。
然而面對美軍針對南海談及「航行自由權」時,大陸選擇以南海為亞洲人的事物,不應由外來者管理為由,多次表達美軍軍艦的行為,有損南海海域的和平,同時更以軍艦、軍機巡弋監控美軍的舉動,直言之,將美國勢力逐出亞太區域,為大陸的真正企圖。
回顧美國的南海政策,無論從最早的前總統柯林頓《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揭櫫,為國家利益的畫分與保障提供指導,對於美國基於國家利益,在全球各區域視特定議程需要擬定政策。川普政府提出印太戰略,關注大陸在南海的島礁軍事化作為,並以實際行動恢復巡弋南海兌現自身承諾。
美軍對於南海的關注,幾乎與對波斯灣的關注不相上下,美軍更揚言大陸為該區域的競爭者,因此在近十年當中,美國選擇派遣更多軍艦、飛機前往附近與盟國舉行聯合軍演,並加派巡弋兵力,幾乎所有的目標指向大陸,中美兩強對峙,提前在南海進行。
鑒於朝鮮半島情勢緩和,短時間中日兩國對於釣魚台列嶼的主權問題,選擇以擱置的方式面對,東海問題暫解。取而代之的是台海與南海議題,將是未來中美兩強競逐的對象,尤其南海所牽扯的利益與範圍過大,此時中美兩國並無針對南海共同提出類似的和平宣言時,雙方的一舉一動,將牽動著地緣戰略的走向。
磐石(嘉義市╲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