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玩具圖書館回收二手玩具再利用,從四月到六月巡迴各縣市舉辦「玩具復活節」,邀請親子共玩共學,推廣資源分享和愛物惜物精神,活動極富「環保、教育」概念,寓教於樂且意義深遠。
全國回收玩具量達八十五噸,非營利社會團體結合企業、公部門,創造二手玩具新生命,不但照顧偏鄉學童與弱勢家庭,也減少垃圾。
而台北市社會局辦理二手玩具回收,也相當積極,自二○一五年首創全國「嬰幼兒物資交流中心」,去年更和物流業者合作,到府載運捐贈物品,經消毒曝晒、編碼整理後,再上架出借,讓原本閒置玩具得以循環交流,值得推廣效行。
回收玩具整理工作,需要不少人力資源,政府單位可聘玩具醫生,學校或民團得靠義工協助,將募集的二手玩具妥作修復與管理。
若玩具醫院、玩具銀行、玩具圖書館能設立於社區樂齡中心,結合村里關懷照顧據點,導入耆老技藝和銀髮人力資源,不但可以傳承童玩民俗文化,高齡者多動手玩創意,亦可強腦健身,活化在地社區資源,一舉數得。
政府可以適時辦理義工訓練和提供支援系統,例如指導玩具編碼建檔、整合義工時間銀行、融入環保創意活動等,讓二手玩具不僅能再利用,也能凝聚社區向心力,進而促使銀髮族、青少年世代共融共樂。
郎英(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