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棒大聯盟天使隊與遊騎兵隊的一場精采對決之中,輪到日籍球員「二刀流」大谷翔平上場打擊。面對先發強投麥特摩爾,大谷翔平延續連日來的強大火力,敲出投手方向的強襲球,卻被麥特摩爾一把美技接殺,硬是沒收大谷翔平的安打。圖/人間社提供
慧知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
文/慧知法師
美國職棒大聯盟天使隊與遊騎兵隊的一場精采對決之中,輪到日籍球員「二刀流」大谷翔平上場打擊。面對先發強投麥特摩爾,大谷翔平延續連日來的強大火力,敲出投手方向的強襲球,卻被麥特摩爾一把美技接殺,硬是沒收大谷翔平的安打。
一般來說,打者遭遇這種結果,都會露出不甘願的表情,但大谷翔平卻向一壘深深一鞠躬,表達對此美技最崇高的敬意,此舉動引起現場雙方所有球迷的讚許與鼓掌,更在隔天的媒體受到大幅度關注。
為什麼大谷翔平的鞠躬,可以得到雙方球迷的讚許?因為在競賽的過程當中,雙方的立場是對立的。一般人會讓這「場上」的對立,延續到「場下」仍繼續擴大與蔓延。而大谷翔平卻在對手美技沒收了安打後,他選擇了結束這暫時性的對立,離開對立的立場,大谷翔平也因此而能看到對方的美技表現,甚至超然的以九十度鞠躬,來表達對對手的尊敬。相較於一般不甘願的表現,因此得到大眾的讚賞。
體育是教育的載體,乘載著生命進化過程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身為一名運動員,成天練習,只為了一件事,就是「追求卓越」。成功的運動員,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針對弱點不斷改進與修正,讓「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對運動員來說,成功的祕訣只此一路,別無他法。
而佛教修行亦是如此。修行,簡單來說,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道者亦必須誠實面對自己,佛教教義精神不怕眾生犯錯,就怕眾生不覺知自己犯了錯誤。佛教的「布薩」期盼修道者能認識自己,而懺悔法門則是讓自己從錯誤當中重新出發。追求的仍是「一天比一天更好」。對修道者而言,自我革新的修行目地,是為了成佛的圓滿。而對於運動員來說,則是自我挑戰之後的勝利。其結果或有所不同,但歷程其實是相同的刻骨銘心。
而運動場上的「失敗哲學」,教育運動員想要追求成功,必須先學會擁抱失敗。以棒球運動而言,所謂三成的打擊率,即是七成的失敗率所換來的。而佛教鼓勵行者要勇敢面對挫折,因為那都是「化紅蓮」之前必經的歷程。曾經聽過國內一名職棒的總教練分享,他認識許多有名高階的保險業者,都是棒球運動員退役後轉任。因為他們比起別人,更不怕敲門之後的「閉門羹」,因此他們比別人容易創造更多的機會。
是體育,非體育,即名體育。體育「不是頭簡單四肢發達」的體格強健所,更是運動員以身心為載體,自我面對、突破、超越的人生修鍊所。如何在從事體育運動的同時,從中學習自我收斂、自我靜默、自我覺悟的身心平衡,進一步化為生命旅程的資糧,那才是體育運動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