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子筑
兩個兒子都已不惑之年,至今我還保存著他們成長中手寫、手作的物件。
這些收藏包羅萬象,有他們兒時稚嫩的著色畫,也有親手製作的母親節賀卡;有國中叛逆期的聯絡簿,也有年少輕狂的高中生活周記;有得到老師佳評的文章,也有靜心揮毫的習字;還有他們當兵和留學時寄回家報平安的書信,更有一盒八、九歲時兄弟聯手製作的「瑪琍兄弟」遊戲。
拉開抽屜滿滿的無價之寶,一件件仔細展讀。隨著時光漩渦游轉,那曾經在胸口熾熱的悸動,不是空谷跫音,躍然眼前的物件隨著指尖挪移,再次撕裂心脾翻動記憶的溫度。可愛的塗鴉是幼兒期的純真,不覺陶醉親情的喜悅。聯絡簿裡周而復始的一連串「考、考、考」,那是陪著度過的升學夢靨;圖文並茂的賀卡,讀來更是滿懷溫馨……
而看到那用香皂盒做的玩具,我的目光戛然停住,內心委實對兒子年幼時的懂事感到驕傲。歲月回溯,某日,兄弟兩人在書房地毯上玩得興高采烈,我趨前一看,原來他們玩「桌遊」,用香皂盒加上紙卡,規畫前進路徑,設計障礙關卡及過關獎金,模擬「瑪琍兄弟」遊戲。當下我知道這電玩鄰居家裡有,兒子去玩過,羨慕得很想擁有,但知道我們不會買,所以動腦筋自己做。
年輕時為生活打拚,兩份薪水雖足夠一家四口溫飽,但是房貸壓力的確不小,因此量入為出是首要原則,節儉務實是必要方法。兩個小孩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清楚知道奢侈的玩具是多餘的,從來不吵不鬧,不讓我們煩憂,那分貼心現在想來萬分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