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木藏生機 藝術家盼別清光

 |2018.04.24
1073觀看次
字級
常用漂流木當創作媒材的藝術家范志明認為,清除漂流木,海濱生物的棲息環境也會一併消失,非常可惜。圖/資料照片

【本報宜蘭訊】颱風季或大雨過後,宜蘭沿岸常見不少漂流木堆置,近年來裝置藝術風氣盛行,這些隨手可得、姿態萬千的漂流木正好成為絕佳媒材,吸引不少藝術家撿拾。但常在東海岸以漂流木創作的藝術家范志明,卻有感近年漂流木頻遭清除,讓海濱生物漸稀,希望能夠留下一些,「讓自然去消化」。

「以前的漂流木常堆積一至二層樓高,翻開潮溼朽木,其實底下是一個個天然生態系。」長住台東都蘭海邊的原住民藝術家范志明,善用漂流木打造出栩栩如生的野生動物作品,年近五十歲的他從事漂流木創作十餘年,長期走訪岸邊他卻發現近年漂流木數量減少許多,雖然岸邊清淨了,漂流木底下蘊含的豐富生態卻也隨之消失。

他表示,過去岸邊常見海蟑螂、寄居蟹等海濱生物,這些生物有賴漂流木下的潮溼空間產生的微生物滋養,但近年政府開始有了清整漂流木的計畫後,「生態鏈的其中一環就這麼被抽掉了。」

范志明認為,漂流木除了孕育生態,更在海濱原住民發展藝術和文化產業歷程上功不可沒,原住民如阿美族也都使用漂流木製作木雕手工藝,進而產生文創產業,讓原民文化得以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