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閒步滇南建水古城 文/陳記榮 |2018.04.21 語音朗讀 17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建水文廟古樸的禮門。圖/陳記榮 大板井邊汲水的人們。圖/陳記榮 建水著名的烤豆腐。圖/陳記榮 手工豆腐製作考究。圖/陳記榮 文/陳記榮 建水古稱臨安府,號稱滇南文風最鼎盛、舉人進士一籮筐的誕生地。說「一籮筐」絕對沒有誇大之意,臨安府在明朝時,文武進士加上舉人將近四○○人,清朝時則約有八○○人,占了當時整個雲南將近一半的上榜名額,可見其科考風氣之盛。 建水文廟孔子像 古城最著名的景點是號稱全中國第二大、啟建於七○○年前的元朝文廟。導遊詳細解說了文廟起建始末與各相關建築佚史傳說,比如青石雕刻而成的孔子與弟子像,上頭端坐桌前的孔子有個明顯下凹的額頭。 原因是這地方的百姓太注重科舉考試了,每到試期就舉家前來參拜至聖先師,光只跪拜是不夠的,很多人都要伸手摸一摸老先生象徵智慧的額頭。幾百年下來,老夫子的堅硬青石額頭終於抵不過百姓們無數柔軟指頭的溫情祈求,逐漸下凹成目前的模樣,我們聽得一驚一乍的,只能驚嘆滴水穿石的無窮力量了。 孔廟的建築,無論是高聳向上的牌樓石雕,或一片片樸實無華卻溫潤精緻的木門雕刻,令人不停地驚聲讚歎。而先師殿下那幾根花了十九年才完成的蟠龍木柱,一體成形的龍身浮雕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彷彿是即將奔天而去的巨龍,暫時盤歇在老夫子的休憩之地,教人不自覺心生拜倒。 團山民居忍字訣 團山民居是古城另一個著名地標。這裡是古彝族人的居住地,明朝時變成漢人移民村,最著名的古老建築和精神指標,以建於清末的張家花園和張氏宗祠內各式字體書寫而成的百忍圖為上。 其中最能彰顯「忍」字意涵的,不是懸掛牆上的各式「忍」字,而是祠堂的擺設。一般家族祠堂所祭拜的,通常都是姓氏先祖,但張家祠堂正廳,擺在正中央位置的,卻是一大幅毛澤東畫像,張家先祖照片反倒被放在旁側;為了能好好活下去,政治正確該有的覺悟與忍功不言而喻。 而最令人驚豔的,是張家花園裡小姐閨房木質門窗上精緻的幾幅仕女圖,畫師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少女們纖細靈動的氣息,在欲轉未動的含蓄眼神裡,毫無遮攔地向人直撲而來,簡單溫婉而直接。 烤豆腐令人著迷 在古城西門左邊有家「味道臨安」,左右兩側都懸掛著「舌尖上的美食」木匾。 這裡超大碗的米線、木瓜水和著名的烤豆腐,樣樣都令人讚不絕口,恨不得有一個無敵的大胃做後盾,消滅這些萬惡的美食。 吃烤豆腐,十分講究。首先,是豆腐本身。對建水人而言,當然非得當地井水滷製出的才算地道。豆腐大小可分成三種,最大的較薄,近似台灣的豆干,另兩種則屬於一口型,個子嬌小厚度有別。 我們偏愛厚而小的那款,除了口感扎實綿密,烤得恰到好處的豆腐,還會散發一種自然的微甜豆香,很能釣出人們的口水。我們這桌的專屬烤師是個年輕的小女孩,約莫高中的年紀。小小的個子卻意態從容動作純熟,看她有條不紊地拿著長筷翻轉豆腐的同時,不時丟一顆玉米粒在身前的小罐內。 好奇地問起玉米的作用,原來是幫客人計數,每當客人從烤盤夾起一塊烤豆腐時,她就丟一顆玉米粒進到客人的專屬罐子,結帳時只要計算玉米粒數量就知道該付多少錢了。能一心多用而不出錯,真的相當了不起。 古井水質最甘甜 古城西門外的老社區也值得一探,蜿蜒的石鋪巷道吐露著古老訊息,斑駁脫落的紅磚牆面,在微風中呢喃著光陰的遠颺。不時會有一輛載滿水或豆腐的三輪車,嗶嗶嗶的按著喇叭從身邊咚咚而過。 路邊有一口大井,井邊的小平台豎立著一個石牌,雕刻著「板井龍王廟井龍王神」字樣,小小牌樓上橫批著「水晶宮」。這就是建水最著名、號稱水質最甘甜,井口直徑超過三公尺的「大板井」。 這裡的水質清淨味甜,無論做豆腐或泡茶都是上上之選,但大部分人都只用於泡茶,就因如此珍惜,這口建自明朝的老井才能延續使用超過六○○年而不見衰竭。 古城北面有一口「建水新井」,能追溯到元朝,已有九○○歲歷史了。人們在井上開了四個汲水口,所以也叫四眼井。四眼井的青石井沿布滿了光滑下陷的繩痕,無聲地展演著千百年來在井邊忙碌的來回身影。 穿越在時光走廊 我闔上雙眼,輕撫這些冰滑的石痕,指縫間偶爾暴露出的灰白石面,彷彿是與過去年代連結的時光隧道,透過那幾道狹窄的隙縫,還依稀聽得見,那些不知來自哪個朝代的孩子嘻笑聲與人們的高聲寒暄。 這時,身旁傳來一聲「這就是井」。聞聲抬頭一看,是位帶女兒來看井的母親。中年母親感觸甚多的說起小時候,就是這樣端著大籃子來井邊洗衣洗菜,辛苦呀。可惜話剛說完,她身邊那個嬌態的女兒只應付了一聲「阿,真辛苦」後,就瞇著眼說太熱了,趕緊走吧。我們和年紀相仿的那位母親對視而笑。 是呀,過去的事,就讓它沉澱在記憶的寧靜海裡,留待夜闌人靜時溫茶一盞由著自己細細回味了。不同世代都會有自己專屬的記憶模型,在不經意時偶爾竄出腦海,讓人再度置身那個回味無窮的當下。 建水古城值得慢慢品味的地方很多,雖然沒有大山大水給人澎湃洶湧的宏偉氣勢,其中的精緻細膩乃至人情味的濃密敦厚,都值得閒步其中。也因此,在這裡的三天時間,我們日日早出晚歸,像極認真忙碌的上班族,真是滿足了心靈辛苦了身體呀。 前一篇文章 【旅遊大小事】璀璨煙火亮菊島 下一篇文章 【旅遊大小事】公主遊輪 年吸14萬台灣客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35小時驚恐通關記【印象旅人】懷念震災前花蓮願之旅【海闊天空】春天的約會 老眷村變身最美聚落【海闊天空】穿越疫情 日本追櫻感觸多 【印象旅人】嘉義祕境 春花燦爛【海闊天空】祈福之旅 走一段大甲媽祖遶境 作者其他文章【旅遊攝影】初櫻似傲梅II.初櫻似傲梅【海闊天空】 憶史探幽 千古白帝城海闊天空 寧廠古鎮 大巴山下的落魄貴族【海闊天空】小寨天坑 地表最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