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書畫家吳明(左二)致贈他繪製的星雲大師肖像,由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代表接受。
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京劇《鎖麟囊》片段表演。
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保護傳承中華瑰寶 展示北京歷史文脈—2018北京文化周之非遺文化展」,昨起至27日在佛陀紀念館隆重登場,已舉辦14屆的北京文化周,每屆都有精采的內容,此次有20多項非遺文化、43位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在現場展示,還有快閃表演。
北京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演出作為開場展演,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表示,孔子聽了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大家在此了解北京文化,傳承人也可傳承技藝,指出兩岸不只在經濟上可以融和,文化的融和更為重要。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說,文化中國和文化台灣各有特色,而台灣最美的文化是人,傳襲了中華文化的道德,可以「水、節、中、庸、孝、和」幾個字說明,當中涵蓋上善若水、有節度、允執厥中、實踐、孝順,以及家庭、社會、世界的和諧;當文化中國和文化台灣結合時,自能造就很大的力量。
8大傳統工藝 宮廷特色藝術
唱作俱佳的數來寶《諸葛亮押寶》、京劇《鎖麟囊》片段、魔術表演,以及相聲演出,2人一搭一唱,互相逗弄誰才是傻子,現場笑聲不斷。北京面積最小的東城區,竟然擁有全北京城最多的世界文化遺產。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理事長陳堂立表示,北京東城區帶來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個個都是國寶級大師,可說是高雄的榮幸。
景泰藍製作技藝大師李佩卿表示,北京傳統工藝包括八大門類,如景泰藍、玉雕、鑲嵌等,汲取各地民間工藝的精華,形成宮廷特色的藝術,而傳承人的使命是讓更多人認識、欣賞傳統藝術。數來寶大師李世儒說,此次有宮廷的音樂、古箏、京劇,和帶來歡樂的相聲,讓大家感受到深刻、滿滿的北京文化。
典禮上,葡萄常料器大師常弘則向大家宣告展覽正式開幕。知名書畫家吳明致贈自己繪製的星雲大師肖像,由如常法師代表接受,如常法師回贈《雲水三千》,則由北京台辦副主任黃塞溪代表接受。
「2018北京文化周之非遺文化展」由北京市東城區主辦、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以及人間文教基金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協辦。開幕嘉賓雲集,包括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祕書長剛杰、北京工美集團總經理魏連偉、東城區副區長葛俊凱、北京市文化局非遺處處長張遷、東城區台辦主任王寶祥、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監事長連文濱、台灣首府大學校長許光華、中華文物鑑賞協會榮譽理事長熊德穗、美加古董珠寶國際拍賣公司董事長Tony Chia等300餘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