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業缺工問題嚴重,農委會計畫開放八百至一千名的打工旅遊人數,投入季節性缺工,但部分農民認為,開放天數、人數都不多,無法解決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朱建偉表示,目前不會考慮開放移工,台灣仍以小農為主,若貿然開放移工,擔心衝擊到小農戶。
根據農委會去年底所公布的「農業人力結構及勞動力調查」,國內季節性缺工如:三月蒜頭時節、四月洋蔥時節等需要採收的農忙時期,加總共二十六點七萬人次,常態性缺工如酪農業、畜牧業等非季節性缺工的則有一點五萬人次。
農委會指出,主力農戶中有百分之三十四點二有外雇人力,顯示農民雇工的並不少,且農業缺工為普遍現象,中南部農業縣市缺工都相當嚴重,包括柑橘、葡萄、芒果等果樹類,以及蒜頭、高麗菜、不結球白菜等蔬菜類,茶葉、咖啡、畜牧業等都是嚴重缺工的農產類別。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強調,酪農產業、畜牧業長期缺工,短期來台的人力不可能馬上上手,尤其養牛、榨乳等有技術性,可能才剛學會沒多久,簽證就到期要走了,對於非季節性缺工的產業來說,不僅沒幫助,短期人力還會造成負擔。恆春鎮農會也建議,應比照現在的農務人員,要先通過體能、相關訓練之後才能派至農場工作。
朱建偉表示,國內人力能用已經盡量使用,包括提高薪資補助誘因的技術團等,但是確實還是無法短時間內補足人力。他說,現在也希望推動機械團成立代耕隊,像是高麗菜已經有機械收割,也有農戶從義大利進口蔬菜採收機等,目前依照補助規定,最高可以補助到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