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闕曉菁 |2018.04.13 語音朗讀 12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馬來西亞7日解散國會,正式為第14屆全國大選拉開序幕。圖╱美聯社 朴槿惠(左)一審6日宣判,圖為她去年10月出庭檔案照。圖╱美聯社 匈牙利總理奧班在8日的國會選舉中,以壓倒性多數囊括2/3的席次。 圖╱美聯社 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 開幕式,表示經貿市場將擴大開放。 圖╱新華社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因個資外洩事件,10 日抵達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 圖/美聯社孟加拉數萬名大學生11日上街抗議 當局的公職配額。 圖╱法新社長灘島是菲律賓旅遊勝地,為改善 環境問題,當局下令封島。 圖╱中央社日本11日通過被稱為「國際觀光旅 客稅」的新稅,圖為富士山。 圖╱資料照片 整理/闕曉菁 4/6 馬來西亞 納吉解散國會 60天內改選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6日宣布,7日解散國會,正式為第14屆全國大選拉開序幕。根據憲法,馬國將在60天內舉行大選,選委會預計在近期公布提名日與投票日,將選出國會下議院222個席位,以及州議會505個席位。 這是馬來西亞5年一度的全國選舉,馬國自獨立以來,一直由3個政黨組成的聯盟「國陣」執政;反對黨聯盟「民聯」在2013年的大選中,獲得55%選民的支持,但由於選區畫分只贏得89席,國陣則奪下133席繼續執政。 這將是納吉上任以來的最大挑戰,主要是他面對關於一個貪腐指控,遭到國際司法單位調查。 4/6 南韓 朴槿惠16罪判24年 檢方上訴 南韓首爾中央地方法院6日一審裁定前總統朴槿惠收賄、濫用職權和脅迫等16項罪名成立,另有2項罪行不成立,重囚24年,併罰款180億韓元(約新台幣5.35億元),朴成了繼全斗煥與盧泰愚之後,第3位在下台後被判刑的總統。 朴槿惠案一審判決時罕有地透過電視全程直播,朴槿惠以「健康原因」未出庭聆判。南韓檢方11日表示,判決結果為朴槿惠免除了部分收賄罪名,並不公平,因此提起上訴。檢方先前對朴槿惠求刑30年。除了朴被判刑,檢方9日也以收受賄賂、貪汙等14項罪名,起訴前總統李明博。 4/8 匈牙利 國會大選 總理奧班3連任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領導的青年民主黨,在8日國會選舉中與盟友基督教民主黨拿下49%選票,總共199個席位中獲133個席位,以壓倒性多數囊括國會2/3的席次。右翼民族主義政黨「更好的匈牙利運動」位居第2,獲得26席,社會黨領導的左派聯盟獲得20席。 這是奧班連續第3個總理任期,絕對多數能讓他不必經過公投,可以直接取得修憲權力。這次選舉,由於強勢經濟的拉抬,奧班勝選早在各方預料之中;他主打的反移民、反對歐洲統合等立場,獲得選民強烈支持,但令歐盟頭痛。 4/10 大陸 習近平提4舉措 擴大經貿開放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宣示,提出大陸將擴大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市場准入,降低汽車關稅,並加強保護智財權等四項重大舉措。這番宣示被外界認為有意化解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且提出和美國總統川普加徵關稅等做法完全不同的願景。 這是中美貿易爭端升高以來,習近平首度就此問題發表談話。在習近平發表談話前幾小時,川普剛推文抱怨大陸對進口車課徵25%關稅,習近平表示將降低進口車關稅,看起來似乎是對川普讓步。習發表談話後,亞股普遍彈升。 4/10 美國 祖克柏國會作證 全身而退 臉書個資外洩風波讓執行長祖克柏親上火線,10、11日他先後前往美國參、眾兩院接受質詢,儘管被外界認為「全身而退」,臉書兩天股價分別上漲4.5%以及1.5%透露出投資人對其應對的肯定,不過除了臉書追蹤使用者行為及位置的作法遭到質疑,對臉書加以控管的聲浪也逐漸高漲。 10日聽證會,共有44位參議員發問,不過每個人的提問時間只有幾分鐘,讓議員難以深入追問。祖克柏11日在眾院表示,臉書用戶可以掌握自身個資,卻也坦承他自己個資也遭不當利用,並且承認臉書不能阻止所有不法廣告。 4/11 孟加拉 公職配額不公 大學生上街抗議 數萬名孟加拉大學生不滿政府公職配額,11日在全國各大城示威遊行,首都達卡在7千名學生的占據下,陷入交通癱瘓。這是總理哈希納10年執政期間面臨的最大抗議活動之一。 孟加拉政府近來決定,要將56%公務員職位分配給1971年獨立戰爭老兵的眷屬與弱勢少數族群,剩下僅44%的職位供大部分大學畢業生競逐,引起學生不滿,並認為此舉具有歧視性。 遊行的導火線在於達卡大學日前爆發衝突,逾百名學生被警方用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擊傷,導至孟加拉其他大城紛紛競相上街頭,數千名學生發動靜坐示威。 4/11 菲律賓 長灘島封島 擬縮短為4個月 菲律賓度假聖地長灘島環境汙染嚴重,總統杜特蒂宣布自26日起封島整復半年。觀光部部長泰歐11日表示,當局有意把封島時間從6個月縮短成4個月,但未來重新開放後,將大幅削減獲允前往的觀光客人數。 長灘島去年為菲律賓帶來超過10億美元收入,島上約3萬人直接或間接靠觀光業謀生,卻疲於應付一年多達200萬名觀光客,以及引發的環境問題。當局表示,將提供20億披索(約新台幣11.2億元)急難救助基金。整頓作業包括拆除超過900個違法結構,改善垃圾處理方式和擴建排水和汙水系統。 4/11 日本 觀光旅客稅通過 出境繳272元 日本對出境人士徵收每人1千日圓(約新台幣272元)的新稅法案,11日獲得參議院通過,這項被稱為「國際觀光旅客稅」的新稅,目的是為了確保政府實施觀光政策所需財源,從明年1月7日起,無論外國人和日本人從日本出境,只要年滿2歲,每人都要繳這個稅。 當局計畫把這筆新徵得的稅收,用在例如加速機場出入境審查的臉部辨識系統,及強化文化財及國立公園的觀光資源等方面。日本國際觀光客從2012年的8百萬到去年2600萬,5年內有3倍成長,預計到2020年東京奧運很可能接近1萬人次。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4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如是說如是說如是說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