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回家休養,忙碌得天昏地暗的日常,突然悠閒了起來,如果不是傷口疼痛,所謂歲月靜好,大約就是這般的從容寧靜吧。圖/向美凝
文/向美凝
手術後回家休養,忙碌得天昏地暗的日常,突然悠閒了起來,如果不是傷口疼痛,所謂歲月靜好,大約就是這般的從容寧靜吧。
微涼的初春,因著「小收藏」徵文一時興起,把櫃子裡一盒珍藏的書信卡片拿了出來,煮上一壺咖啡,那些流金歲月,又緩緩地回味了一次。
和外子第一次相遇,便收到他慎重的情書,樸拙的字跡,還能感受當年的炙熱情意。不請客、不收禮、只接受祝福的公證結婚,兩位證婚的同學和同事,冒著大雨前來,為我們見證。 這一分金石友誼,映照著卡片上飛舞的書法:「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我一生珍惜。
當年,不過是公司的小助理,老闆在我離職後多年,每年都還寄來手寫賀年卡,收到一次,哭一次,她不知道,我一點都不想離開公司,只是為了扭轉清貧的原生家庭,不得不的選擇啊!
哥兒們到絲路一遊,在宣紙上以原子筆寫的旅遊感懷,句句動人心弦,讀著信,感覺當年千里帶回的紀念品的溫馨,還在手上……
研究所的同學,在工作、家庭和健康多重壓力下,準備放棄學業,那字裡行間的掙扎,道出了人世間諸多無奈。
總是能收到來自對美術有興趣專長的朋友的手作卡片:「體驗有了聆聽,而使孤獨的質地顯得溫暖。」多麼令人心疼……
父母親總會在壓歲錢的紅包袋上親筆寫上祝福;雖然父親去世多年,八十多歲的母親仍然保有這樣的習慣。父母親對於兒女深深的祈祝,握在手心,暖在胸膛。
芸芸眾生中,人海相遇自是有緣,跌跌撞撞的人生中,因著這些書信收藏,那些曾經辛苦和無奈,隨著時間和智慧洗滌,留存下的,是更多的幸福和回憶。
闔上收藏盒,我滿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