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明哲
孩子小時候讀過一套繪本,可愛的小烏龜托托,總是有很特別的想法和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動作慢吞吞的牠雖然常常因此耽誤了一些事,但父母總是耐心等待,也讓牠因為歷經的每一件事而有所成長。
我曾經把孩子叫做「拖拖姐」和「拉拉妹」,偶爾用小烏龜托托的故事溫習孩子的童年,順便笑看她們極沒效率的行為,「動心忍性」三催四請,並時時提醒時間觀念,盼望可以在既定的期程內完成任務。
但我們要相信,孩子絕對不是故意拖拖拉拉。或許是他專注的事情尚未完成,那就再延長寬限期;或許是他不覺得長輩的要求很要緊,那就用嚴正的態度堅定告知;或許他的思考正在進行中,稍等一下也無可厚非。真的不要以為用威權就能教出主動積極的孩子,虎爸虎媽造成的反效果,往往是很難收拾的。
其實,人生那麼長,如果有剛好的時機,就停下來陪孩子看看風景,何必急於一時呢?